爲什麼衆人呼籲英語必須退出主科地位?其實原因很簡單!

實際上說學英語是爲了看文獻,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真能走到那一步的人全國纔有多少。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或者去外國參加峰會,那是研究生博士生做的事,不是小學生初中生做的事。在上大學之前,英語課可以有,但是學個基礎就行了,根本沒必要看得那麼重。上了大學之後再給有這方面需求的學生加訓就行了,沒必要拉着全國一起跟着學。畢竟國內大部分人可能一輩子也用不上自己學的英語。英語應該作爲一個大學專業,大學前選休或者作爲副科,然後英語專業的學生畢業了就可以去做翻譯,因爲會英語的人少了,就需要一大批人專門來翻譯英語書籍文獻,術業有專攻,我們都知道讓學物理的去搞科學,學編程的去做軟件,爲什麼不能讓學英語的人專門去翻譯,你不會因爲需要一個軟件自己去學編程現編吧。其實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嘛,是承認英語在當今好崗位上是有要求,但是能上這種崗位的人是很少的,我也不是說支持取消英語,我是說應該將英語的分值下降一些,不是人人都能上到這種崗位,都能用到英語,有些人就是被英語這種只有少部分人才能用到的東西給毀了其他科目的發展,他們用這個時間去補全那些科目,將來的成就不一定會少。外語可以當作職業技能選修,不只是英語,其他語言也是一樣,可以設立各語系專科。不想學不學,想學也不反對。當成主要課程學浪費時間,到頭來無一門精通不利於將來職業發展。歐美也不會把外語當作主要課程學習。還有些人一輩子也用不到英語對他們不公平,拉低了其他科目好英語成績差學生的分數,讓他們和大學失之交臂,所以英語不能作爲必修和高考的語文數學同等分數,可以作爲選修或者分值應該拉低到文綜理綜水平,當你要用英語讀文獻研究時你的專業課英語就可以作爲主科,而不是把主科英語放在小學中學,英語最合適的地方應該放在大學你的專業上,大學三四年時間足夠你學習英語,英語是一個工具,而不是阻礙學生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