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永遠買不到主播手裡那一款”
線上的型號實體店沒有、各平臺間相同款式型號卻不同、電商專供款價格低質量卻不及線下……這是不少消費者近年來在購物中遇到的問題。長期以來,一些消費品的貨源線上線下難統一,甚至在不同平臺間刻意製造“壁壘”阻礙購買者比價,不僅影響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也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市場秩序。
各類“專供”擾亂消費者
2024年“雙11”期間,張女士在某直播間拍下了一套拖把,收到貨後,發現比超市賣的整體小一號,不鏽鋼把手也變成了塑料的,包裝盒右上角寫有“電商專供”字樣。“我想起原來在社交網絡上看過,說電商專供的產品質量不如超市購買的,感覺自己也‘掉坑’了。”張女士說,在不少人眼中,“電商專供”已成爲質量縮水的代名詞,飽受消費者詬病。 遇到類似情況的消費者不在少數,相關投訴數量也居高不下。內容多爲“永遠買不到主播手裡那一款”“網購的紙尿褲透氣性差,不如實體店同款”“直播間大促的洗衣液,比超市買的稀”等,投訴多集中在服裝、日化用品、小家電等領域。 不僅是“電商專供”,“線下專供”也在困擾着消費者。隨着近期家電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受到歡迎,添置大件家電的消費者增多。不少人發現,線下市場的貨物很難在線上平臺找到。記者在某家電實體賣場諮詢時,銷售人員說:“在商場看好了就付款吧,不要去網上查了,這款只有線下有,就算去查也查不到一樣的。”
“同款同售”爲何難以實現
爲何長期以來,線上、線下、不同平臺之間難以實現同款同售?部分從業者表示,商品銷售受品牌方營銷策略、渠道間差異、平臺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 首先,部分品牌只注重“衝量”而忽視品質。業內人士表示,部分商家,尤其是一些規模較小、電商銷售經驗不足的商家,在經營理念上存在偏差,爲了追求短期內的銷量,售賣品質不高的“電商專供”產品,將企業責任拋諸腦後。山東優可熊母嬰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大龍說,當前電商行業競爭激烈,許多商家卷價格,一些電商平臺也過度追求低價策略,使得市場上出現了一些品質參差不齊的產品。一些線上隨處可見、線下無處可見的“電商專供”產品,雖然滿足了平臺的低價要求,但產品質量難以保證。 其次,渠道間差異影響商品同款銷售。“線上渠道可以實現從工廠直接到店鋪,沒有中間成本。而線下渠道有大區總代理—二級經銷商—門店等多個層級,每個層級都有租金、水電、人力等成本。對於品牌方而言,只能通過差異化供貨方式,避免線上線下同款競爭。”電商從業者張向陽說,爲了解決線上、線下的價格衝突,很多品牌都將線上和線下的銷售體系分開,這一現象在家電行業尤其明顯。這給消費者帶來了不便,不得不在線上渠道、線下渠道間二選一。 此外,一些電商平臺的“價格保護”政策,進一步加劇了線上商品的型號差異問題。多位電商從業者坦言,同一件商品,“雙11”“雙12”等大促節點,每個平臺都要求在自家平臺以最低價銷售,甚至還要與商家簽訂低價保護協議。對於商家而言,既要確保全網銷量,又不能得罪平臺,就只能從型號和包裝入手,將同一件貨物刻意區分爲不同的型號,分別供應給各電商平臺。這導致消費者很難貨比三家。 據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