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感覺:“臺灣的豪宅”跟我們大陸的不是一個檔次呢?

01

楔子

因爲最近一段時間,我一直在小紅書上深耕“良有方|戶型優化”那個號,而臺灣的豪宅研究的比較多。

在某條筆記的下方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 :怎麼感覺那邊的豪宅跟我們這邊明星的豪宅不是一個檔次啊?

雖然這是一個偏娛樂的號,但是我的本意是傳播建築知識,開展戶型優化的業務。

看到 這個問題的第一時間,我 就做了回覆,但感覺有展開說說的必要。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就是擴展說說,爲什麼“臺灣的豪宅”感覺跟我們大陸的不是一個檔次?

02

地段

李嘉誠先生對於房產的價值,曾說過一句話:地段、地段、還是地段!雖然不一定完全對,但還是有一些道理的。

不管是哪裡的豪宅,地段都是起到了決定性的因素。我就拿臺北和 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做個對比,你就會發現兩岸在城建方面的差距了。

臺北信義區核心地塊鳥瞰效果(如上圖)

這張是遠眺的效果。從上面兩張都能看到地標臺北101大樓,所以是這個城市最核心的位置無疑了。但除了幾棟高塔之外,幾乎都是低矮的房子。

在臺北,160.2米的怡華國際大酒店能排進“臺北10大高樓”。而在上海,這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上面兩張圖是上海陸家嘴地區,也是上海建築高度最高的地方,姑且用來對標臺北的信義區。雖然從圖片來看,建築的高差也很大,但是這個地區低矮的樓也都是100多米。

在上海,建築高度接近300米才能排進前10。而超過100米的樓,據不完全統計上海有930棟 ‌‌ 。

數量的巨大差異,當然和兩個城市的面積差距有關。臺北的土地面積爲:271.8平方公里,而上海的土地面積爲6340.54平方公里‌,這是20多倍的差距啊。

但也確實反映出了兩個城市城建方面的水平差距,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城建水平的高低就襯托出地段的不同,顯得兩個城市豪宅的檔次也就不太一樣了。

放在其他三個一線城市,得出的結論可能也是一樣的。(如下面一組圖)

北京CBD

廣州CBD

深圳CBD

雖然我們不能把城市的建築高度和地段完全劃等號,但是在中國目前評判城市發達程度的主流評價標準,幾乎就是這個城市有多少高樓!

03

小區

也許你不知道:在臺灣,幾乎是沒有小區的概念。

臺灣的高層豪宅,一般都是1-2棟樓,孤零零的屹立在馬路邊。這就意味着小區景觀,小區活動場地,這些能提升小區品質的元素幾乎沒有,所以檔次一下子就下來了。

就拿大S的臺北豪宅“太子信義”來說,這棟樓是個雙子塔,如果前場有個廣場或者花園,可能看上去還有儀式感一點。

但是現在直接懟到馬路邊了,這就沒法看了,私密性也受影響。(如下圖)

而反觀大S在北京的婚房“星河灣”,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小區,不僅周邊有公園,小區內的景觀還和外部景觀連成了一體,這就大大提升了小區的品質。(總圖如下)

小區景觀效果如下圖

大S在兩地的這兩個豪宅一對比,檔次高低一下就顯出來了。大家可能不禁會問:難道臺灣就沒有一個小區是有景觀的嗎?

答案:當然不是。

比如說小S居住的豪宅“宏盛帝寶”就是由6棟樓圍合而成的,但是中間的景觀和大陸的小區綠化面積相比,真的是少得可憐。(如下圖)

如果一定要問:爲什麼臺灣的豪宅都是孤零零的一兩棟房子?

這可能和土地的私有化相關,我就不具體展開了。反正“集齊7顆龍珠,召喚神龍”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04

建築造型

影響豪宅檔次的第三個因素,我個人認爲是建築造型。但是這點和每個人的個人審美相關;也和不同時期,大家受不同建築思潮影響有關。

總體來說,臺灣的豪宅看上去都顯得比較敦實,給人非常安全的感覺。但是這種敦厚感和當今的主流審美之間,還是有一些“代際差”。

大陸這幾年的豪宅,更多的會選擇玻璃幕牆的外立面形式來迎合商業新貴們的喜好。

比如上圖,爲去年上海中海地產開盤的 領邸·玖序項目。整個外立面雖然不是玻璃幕牆,但是巨大的玻璃面幾乎覆蓋了所有的外立面。

再比如上圖,是去年瑞安地產開盤的翠湖6期項目。整個外立面看上去採用的也是玻璃幕牆。

但是翠湖項目前5期的建築立面其實也是比較敦實的,這和臺灣的豪宅差距不大。(如下圖)

如果究其原因的話,只能說臺灣近幾年開發的豪宅實在是太少了。所以給人整體的感覺是:臺灣的豪宅好老氣,有些不上檔次。

但是臺灣其實也有審美超前,建築立面帶感的豪宅項目。

比如說上圖的“陶朱隱園”,巴黎建築師vincent callebaut設計的豪宅,建築造型源自DNA的雙螺旋結構,就非常有未來感。這個項目不僅設計理念超前,而且名字起的也非常有詩意。

但因爲臺北幾乎沒有小區的概念,所以陶朱隱園放在城市大環境中之後,即使造型這麼誇張,建築也沒法看了。(如上圖)

再比如說周杰倫住的豪宅信義聯勤,是建築大師理查德羅傑斯設計的項目,建築立面也非常的高技派,富有時尚感。幸好它在大安森林公園邊上,所以效果還可以。

臺灣的豪宅和大陸的比,好像不是一個檔次這個問題。從建築造型的角度來說,主要是臺灣近年來的開工量太少,新建豪宅在整個城市的比例太小,所以感覺臺灣的豪宅都是比較老舊。

05

戶型

影響豪宅檔次的第四個因素,我認爲是戶型。豪宅的戶型一般都是大空間,需要業主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進行個性化定製裝修。

雖然裝修後的效果各異,但是在毛坯交付的時候,我們還是可以找到兩地戶型的一些差異。

就像上圖看到的幾個戶型,臺灣的戶型非常強調“中軸對稱”,而且是非常嚴格的“對稱”。

在一篇筆記中,我回答了“對稱性帶來的作用,以及在不同國家文化上的象徵意義”這樣一個問題。(如下圖)

而我們大陸經過這些年的改革開放,思想變得更自由了,反而對於“傳統和文化”的追求變得少了。

所以有讀者覺得臺灣這種刻意強調“等級”、“序列”的戶型不上檔次,我個人認爲是一種“誤讀”。

這不是去年北京的“中軸線”還申遺成功了嘛,誰又能說強調對稱不夠檔次呢?

豪宅戶型其實只要方正、好用,再適當追求一點儀式感,我覺得就是上檔次的。

06

結束語

臺灣,自古以來一直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岸在文化上有非常多的共通點。

在城市建設方面,因爲種種原因,兩岸的發展有些差異,但是共同點更多。

我們應該不斷加強交流,加深彼此的瞭解,共同將中華民族的“璀璨文化”發揚光大。

只有這樣,像“臺灣的豪宅跟我們大陸的比,不是一個檔次!”這樣的問題,纔會越來越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