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推自家AI模型 未來將開始佈局仰賴OpenAI合作之外的自有AI技術發展
持續將Copilot打造成核心AI服務的同時,微軟也宣佈推出由自家團隊完全訓練的兩款AI模型,意味不再只是單純依賴OpenAI技術,同時也逐步發展更具競爭的自有AI技術。
此次微軟推出的兩款模型,分別爲MAI-Voice-1與MAI-1-preview。前者是微軟首款自然語音生成模型,已經應用在旗下用於三星智慧電視的Copilot Daily服務,以及諸如Podcast等服務中,後者則是微軟首款完整從零打造的基礎模型,目前已於LMArena對外公開測試,並且將在未來幾周內陸續導入Copilot特定情境中。
負責微軟AI部門的Mustafa Suleyman接受Semafor網站訪問時指出,這兩款模型的開發核心在於「效率與成本效益」。舉例來說,MAI-Voice-1僅需單張GPU即可運行,而MAI-1-preview則是在約1.5萬組NVIDIA H100 GPU上完成訓練。
相比之下,像是xAI的Grok則動用了超過10萬張相同GPU訓練。Mustafa Suleyman強調:「訓練模型的關鍵已經不是單純堆疊硬體,而在於挑選正確的資料,避免浪費運算資源在對模型幫助不大的token上。」
儘管如此,目前Copilot的主體仍然建立在OpenAI GPT模型技術之上,而微軟投入自有模型訓練,實際上並非打算立即取代既有對外合作,而是展現更長期的佈局。外界認爲,在投入數十億美元支持OpenAI之後,微軟仍選擇培養自有技術,代表其在AI市場並不打算持續依賴外部供應。
Mustafa Suleyman更透露,微軟已經規劃一份「長達五年的重大投資藍圖」,每一季都會持續加碼,藉此推動自家模型的演進。這樣的積極動作,或許也是迴應近期市場對AI產業「是否將面臨泡沫化」的疑慮,若未來競爭環境出現變化,微軟也能立即以自有技術站穩腳步。
在AI競賽快速推進的現在,微軟的策略選擇將深刻影響整體市場。雖然短期內OpenAI仍是其Copilot的核心,但隨着其自有MAI系列模型逐步擴展應用,微軟有機會在生成式AI領域擁有更強的自主掌控權。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mashdigi,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