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PC軟體的起點!1976年比爾蓋茲寫的BASIC組譯器原始碼登上GitHub
微軟近日在GitHub釋出一份極具歷史意義的開源專案——1976年由比爾蓋茲參與撰寫、針對MOS 6502 CPU開發的BASIC組譯器 (assembler)程式碼。這份原始碼不僅代表了微軟早期在個人電腦軟體領域的起點,更展現了BASIC語言在推動個人電腦普及過程中的關鍵角色。
BASIC與微軟的創業起點
1975年,微軟兩位創辦人比爾蓋茲 (Bill Gates)與保羅艾倫 (Paul Allen)開發出的第一個產品,是爲Altair 8800撰寫,運行於Intel 8080處理器上的BASIC。這個產品不僅是微軟的第一筆商業授權,更奠定軟體與硬體廠商合作的商業模式基礎。
隔年,比爾蓋茲與另一名微軟工程師Ric Weiland將BASIC移植到MOS 6502 CPU,形成BASIC M6502 8K Ver 1.1。1977年,Commodore以2萬5000美元價格授權此版本,並且將其應用在Commodore PET、VIC-20,以及後來暢銷數百萬臺的Commodore 64,讓BASIC成爲數百萬人學習電腦的第一門語言。
GitHub開源內容與彩蛋
此次微軟開源的版本正是BASIC M6502 1.1,內含6955行程式碼,並且包含Commodore與比爾蓋茲共同修補的垃圾回收錯誤 (garbage collector bug)。有趣的是,程式碼中還藏有蓋茲本人留下的小彩蛋,例如標籤STORDO與STORD0 中,內嵌了「MICROSOFT! COPYRIGHT 1977 BY BILL GATES」字樣。
這份程式碼已於GitHub上以相對寬鬆的MIT授權形式公開,允許開發者自由使用、修改甚至商業轉售。根據微軟的說法,這份程式碼支援Apple II、Commodore PET、Ohio Scientific與MOS Technology KIM-1等經典平臺,幾乎涵蓋了70年代後期推動個人電腦普及的先鋒系統。
BASIC對微軟與產業的意義
這是繼2020年微軟開源GW-BASIC後,又一次將歷史資產重現。與MS-DOS、Windows不同,BASIC的早期授權模式展現微軟的靈活商業策略:將語言編譯器授權給各家電腦製造商,讓軟體成爲硬體銷售的重要配套,並且逐步建立起產業影響力。
BASIC語言的完整功能涵蓋浮點運算、字串處理、陣列支援、數學函式,以及垃圾回收等特性。對當時的電腦使用者來說,BASIC不僅是入門程式語言,更是探索電腦世界的入口。
觀點:歷史回顧與當代啓示
將48年前的BASIC程式碼開源,對現代開發者而言,或許已不再具備實際商業價值,但卻是一份珍貴的歷史檔案,可看見微軟如何從一段不到7000行的程式碼,逐步擴展成橫跨作業系統、辦公軟體與雲端服務的大型科技業者。
同時,這也提醒產業:軟體價值不在於程式碼本身的長短,而在於能否解決問題、推動應用普及,並且找到持續成長的商業模式。BASIC曾經做到這一點,而今天,AI工具或許正處於類似的關鍵時刻。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mashdigi,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