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牌商業化總經理離職
每經記者:段思瑤 每經編輯:裴健如,實習編輯,餘婷婷
日前,有消息稱,長城汽車旗下品牌魏牌商業化總經理陳佳於近期離職。對此,8月12日,一位魏牌內部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確認了該消息的真實性。該魏牌內部人員表示,“陳佳確實已經辭職。”
作爲魏牌高管,陳佳鮮少公開露面,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4月上海車展上,陳佳與魏牌CEO馮復之等公司高管接受媒體採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在離職之前,陳佳主要負責魏牌營銷體系建設相關業務,比如彌合直營門店和經銷商之間的商業和服務標準,提升直營渠道的數字化運營能力等。
馮復之曾表示:“陳佳要確保兩個渠道(直營門店與經銷商)商業底層的一致性,實現一加一大於二。”
魏牌銷量增長明顯
外界將陳佳離開魏牌的原因歸結爲,當下解決直營門店與經銷商兩套渠道“左右手互博”的問題,難度較高。公開資料顯示,目前,魏牌直營門店已經覆蓋了全國110個城市,數量達到430家。今年5月,魏牌對直營渠道的重視程度又擡升了一個臺階,計劃到今年年底,把直營門店數量增加至600家以上,覆蓋全國200個城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依靠直營體系,魏牌銷量增長明顯。今年7月,魏牌銷量超1萬輛,同比增長263.29%。今年前7個月,魏牌累計銷量爲4.45萬輛,同比增長96.8%。
在銷量高速增長以及直營渠道擴張時期,陳佳離職,也將魏牌直營與經銷商兩大渠道的矛盾推至臺前。按照長城汽車此前建立自營渠道的設想,用現有的經銷商網絡保持銷量規模,用直營體系來提升用戶體驗,但當兩個渠道的產品發生重疊,就會不可避免地產生衝突。
比如,坦克品牌旗下多款車型均進駐過長城智選門店,但同時又在經銷商渠道銷售。交叉的車型分配模式導致直營模式與經銷商模式,由理想中的優勢互補轉爲現實中的競爭關係:一邊是全國統一售價的直營店,一邊是具有部分終端定價權的經銷商,這就難免會出現品牌內部價格戰、經銷商低價搶單的情況。
如何平衡渠道利益?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今年,長城汽車對長城智選直營渠道的銷售車型進行過一次調整,撤出了多款坦克品牌車型。
8月12日,北京一家長城智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之前店裡銷售過坦克300、坦克500等車型,現在只銷售坦克700,購買坦克品牌其他車型,要去經銷商渠道。”
從今年前7個月的情況來看,魏牌的銷量雖在持續增長中,但月均銷量在6000餘輛,這一體量能否維持直營體系的高投入仍是個問題。事實上,當下除了長城汽車也有部分傳統車企試水直營模式,但僅限於銷量較少的車型。
一家合資車企的高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直營模式需要的人力成本很高,對企業數字化水平也有一定要求。我們現在只敢在一些不走量的車型上嘗試,並且是與經銷商合作的直營模式,如果全用自己的人,成本太高。”
就記者獲悉的信息來看,當前,長城汽車對直營渠道還在重人力投入。據一位魏牌內部人員透露:“我之前的工作並不是銷售體系的,是今年被調到魏牌的,和我一樣從集團調過來做直營業務的人不少。”
對當下的魏牌來說,如何平衡直營與經銷商渠道的利益,如何讓直營體系真正賦能品牌,仍是公司要直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