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納入電價可能上漲因素 今年CPI年增率看1.94%

行政院主計總處26日舉行經濟預測記者會,上修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至1.94%,僅較去年11月上修0.01個百分點。聯合報系資料照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26)日舉行經濟預測記者會,上修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至1.94%,僅較去年11月上修0.01個百分點。

不過主計長陳淑姿表示,由於電價審議會尚未召開,此次預測並未納入臺電可能調漲電價這項因素。

陳淑姿表示,近期國際農工原料價格漲跌互見,惟油價持續低檔震盪,加上蔬果價格可望逐漸回穩,有助維持商品類物價穩定。服務類物價方面,由於國內薪資持續調升,外食及醫療費用仍具上漲壓力,房租亦續居高檔,但基數已高。

近年CPI年增率 圖/經濟日報提供

外界關注,若納入漲電價因素,全年CPI年增率是否會超過2%警戒線?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長蔡鈺泰分析,臺電虧損可能再度調漲電價,確實會影響今年CPI,但「很難說今年通膨率就一定會超過2%」。

他指出,依據目前情勢來看,俄烏戰爭將朝和平方向發展,預期國際農工原物料、原油價格可望走跌,且如此全面性影響應會較電價波動對整體通膨率衝擊更大一些,目前判斷,全年通膨率維持2%以下機率高。

截至去年,CPI年增率已連續三年超過警戒線,2022年至2024年通膨率分別爲2.95%、2.49%、2.18%。

主計總處指出,此次通膨率預測設定參考國際機構預測及近期油價走勢,設定今年OPEC油價每桶74美元,較2024年11月預測下調0.1美元。

另外,主計總處昨日也展望今年經濟情勢。美國川普政府自2月起陸續宣佈對中國大陸、加拿大、墨西哥及全球鋼鋁、晶片、藥品、汽車等產品加徵關稅,其中對加、墨兩國所加關稅經協商後暫緩30天,影響全球經貿活動並推升通膨壓力。

牛津經濟研究院最新預測,雖美國接連推出加徵關稅措施,但可能因啓動協商而暫緩或縮小範圍,評估實際政策力道對各國經濟衝擊尚屬有限,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2.7%,較前次預測下修0.1個百分點。

觀察美國、中國大陸經濟表現,主計總處指出,美國勞動市場穩健,支撐消費及投資持續成長,惟關稅措施增添物價上漲壓力,預測今年經濟成長2.4%。

中國大陸方面,在擴大財政刺激、貨幣寬鬆力道及重申重視民營企業發展下,可望提升經濟動能,但消費信心低迷、房地產市場續疲,加上美中角力不斷,成長持續放緩,預測今年經濟成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