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母心情】小菱角/感謝奉獻心力的教育者
女兒升上小學三年級之前,家長們便耳聞有位中年級男老師丹田渾厚、雷厲風行的教學模式,孩子們也都知道這號人物,認爲這位老師便是「兇」的最佳定義。甚至,偶然與鄰居閒話家常,得知鄰居的孩子被那位老師教過,口中敘述也符合「嚴厲」二字。老師的教學形象,在我們還未接觸前便悄悄畫下雛形。
莫非定律大概就是這樣,愈想抗拒的愈是會遇到,那位老師成了女兒的班導。起初女兒不大能適應,媽媽我也是。低年級的那套模式,到中年級時全數翻盤。
我知道老師的用意,是希望孩子隨着年紀增長學會對自己負責。所以,當女兒每回放學委屈地訴說因爲哪堂課沒準備好東西而罰站時,我也只能讓她下回提早準備,並請她要聽清楚老師交代的事項。這是女兒的弱項:做事較急躁,話只聽一半。老師像雕刻師,隨着日子推進,慢慢磨着孩子的邊邊角角。
就這樣,不知從何時開始,女兒主動做到該帶去學校的物品,會提早準備放書包;清楚地轉述老師在學校交待的事項;學校作業哪天之前要完成的,自己規畫安排,而不是像以前那樣轉頭問我怎麼辦。孩子正慢慢踏上從「他律」轉爲「自律」的成長途徑。
另外,自她口中聽到好幾次,像老師這樣嚴格的人,同樣會對班上開可愛的玩笑,原來,師生之間的距離其實也沒那麼遙遠。再者,讓我佩服的是,班上總會有些孩子溫和順從、有些孩子活潑熱情、有些孩子特立獨行,但卻未曾聽女兒提起老師對誰有不公之處,縱然有幾個需要時刻提醒的孩子,他也秉持賞罰分明的原則。
像女兒這樣有些粗神經、並非相當積極主動的孩子,我以爲品學兼優的獎項離她並不會太近;然而就在某一天,聯絡本上捎來姊姊被票選爲區域模範生的訊息,心中除了爲她開心,更感謝老師給她這樣的機會爭取。
我想,定義一個人並不難,也會在沒有親自了解時,陷在偏見的誤解裡。在現今的教育環境,老師的位置並不容易,衷心感謝每一位願意持續站在崗位上,爲孩子付出心力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