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工業無線充電更“自由”——魯渝能源專注技術研發
在江蘇蘇州市的某機器人公司車間,一臺AGV(自動導向車)正進行貨物分揀和搬運。當這臺AGV自身剩餘電量低於預警閾值時,便可自動規劃路徑至最近的無線充電站,無需精確對接,通過磁場共振就能實現能量傳輸,消除人工干預,真正做到自動化。
AGV能實現自動續航,是因爲青島魯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磁耦合諧振式無線充電技術——全智能AGV充電系統。魯渝能源是一家位於青島高新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14年起進入工業級無線充電賽道,企業研發的無線快充技術的充電電流可達200安培以上,意味着其充電速度已部分超越傳統工業有線充電。目前產品和技術已廣泛應用於石油、化工、電力、物流、倉儲等行業。
錨定賽道
2014年,李聃創立了魯渝能源,創業之前,他在國有企業專注技術研發近10年。魯渝能源最初錨定消費品無線充電賽道。“我們投入巨大精力,研發出轉化率高、控溫良好的手機無線充電模塊和桌面板。”他回憶說,“但市場給了我們沉重一擊——消費電子產品無線充電需求並不大,消費者要求產品的價格非常低,市場競爭激烈。更難的是,懂無線充電技術的人才鳳毛麟角。”一年多的碰壁讓大家陷入了迷茫。
轉機源於一次工業展會。2015年初,一家自動化設備廠商工程師向李聃吐苦水:“車間AGV的充電觸點太坑了!粉塵油污一多就接觸不良,工人稍不留意就擦出火花,既危險又影響生產。”李聃將這句話放在心上,他想,工業場景中惡劣環境下的設備供電,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和效率痛點,而無線充電的無觸點、防爆、免維護特性,正是對症的良藥。而且工業客戶更看重性能指標與整體效益,對新品牌的接納度較高。那一刻,李聃豁然開朗,“這正是無線充電技術發光發熱的地方”。2015年,魯渝能源果斷將發展重心從消費品全面轉向工業級無線充電解決方案。
“無線充電設備分爲發射端和接收端,其中接收端安裝在機器人、工業車輛等移動設備上。”李聃說,工業級無線充電的應用場景非常廣泛,不論哪種場景,安全穩定都是第一訴求。例如,輸煤管廊的巡檢機器人需在極低溫和極高溫的環境中工作,不懼日曬雨淋;在充斥着易燃易爆氣體的礦井下作業,機器人充電一旦產生電火花,安全隱患極大。“我們的設備沒有電極,耐候性很好,可以經受各種氣候的考驗。”李聃說,設備沒有電火花,可以從根本上杜絕安全隱患。
攻克難題
從消費品到工業級,不僅僅是簡單的稱呼變化。“消費品無線充電設備功率小,5瓦或10瓦的功率即可滿足需求。但是工業級無線充電設備一般需要幾百瓦甚至上千瓦的功率。功率越大,研發門檻越高。”魯渝能源研發部組長楊小凡說,公司從高校及大型企業網羅人才,組建起一支核心研發團隊,全力攻克技術難題。
企業研發團隊經過3年的不懈努力和上千次的實驗調試、算法迭代,終於攻克了高精度無線充電系統控制算法設計、大功率變換器設計等技術瓶頸,開發出行業領先的磁諧振耦合控制系統,實現了傳輸效率達93%的千瓦級工業設備無線充電技術的突破,爲工業場景下的安全可靠供電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
2017年下半年,魯渝能源首款工業級無線充電設備面世。不久之後,國內某機器人龍頭企業遞來了“橄欖枝”。“打動客戶的關鍵是嚴苛的測試與真實場景的驗證。”魯渝能源市場部銷售總監馮蘭娣說,“在客戶實驗室,工程師模擬AGV極限工況,72小時不間斷測試系統穩定性和效率;更關鍵的是,設備集成到某汽車廠總裝線AGV車隊實地運行,徹底解決了金屬粉塵干擾下的精準對接難題,尤其以‘零火花’特性滿足了總裝車間嚴苛的防火要求。”實測數據顯示:惡劣環境下產品效率穩定在90%以上。
客戶的訂單,不僅是對魯渝技術的認可,更成爲撬動市場的關鍵點。此後魯渝能源創新提速,陸續推出防水、防爆、AGV三大無線充電產品系列,專利突破60多項,與國內超過200家機器人企業達成合作。“創業是不斷試錯的過程,慶幸我們找到了對的方向。”李聃說。
開拓場景
工業場景的複雜性與魯渝團隊的創新力,源於對產品需求的持續攻堅。
面對複雜工業場景的嚴苛挑戰,魯渝能源集中攻堅IP67(防護安全級別)防水和II類防爆核心技術。針對防水難題,團隊通過複合密封結構與高效導熱設計,成功解決了大功率器件在完全密封環境下的散熱矛盾,保障了港口、戶外設備在高溼高鹽霧環境中的供電可靠性。針對II類防爆需求,魯渝能源採用全密封腔體隔絕粉塵、嚴格控制表面溫度確保設備不成爲點燃源,並通過權威認證。該技術已成功應用於煤礦井下粉塵區域的巡檢機器人,解決了高危場景設備持續運行難題。
技術突破後,市場驗證緊鑼密鼓。首個防爆訂單落戶某大型煤礦集團。“礦方原井下巡檢機器人只能依賴電池續航,充電難題多年無解。”李聃說,“我們在模擬巷道實地演示自動充電全程,監測儀顯示零火花,徹底打消安全顧慮。”此舉首次使井下機器人做到“無感充電”。防水產品則在南方某港口輪胎吊設備首發,攻克了高溼高鹽霧環境下的供電頑疾。如今,防水與防爆已成爲魯渝能源挑戰高危場景的技術利刃。
積極把握產業變革機遇,魯渝能源正將硬核技術延伸至能源革命主戰場——新能源汽車無線充電領域。“無線化帶來的安全、無感、智能化體驗,將重塑能量補給生態。”李聃對此深信不疑,充電槍沉重難拔、插拔易損、雨天隱患、協議壁壘……而魯渝的大功率無線充電技術,憑藉無觸點防爆、自動對位、廣域兼容等優勢,成爲破解難題的關鍵。
一步步穩紮穩打,將爲魯渝能源駛入更廣闊的乘用車無線充電藍海鋪就基石。魯渝能源率先鎖定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應用場景。例如在商場車庫部署無線充電位,車輛停入即自動激活充電;或特定路段鋪設充電模塊,支持車輛行進中補能。當前重心是“技術工程化”攻堅,包括提升車規級環境適應性、優化互操作性與成本結構。目前,針對無人擺渡車、清潔機器人等商用場景的首款大功率無線充電產品已進入最終測試階段,計劃年內試點投放。
談及未來,李聃說:“魯渝能源不追求大而全,專注打造工業無線充電領域的專精特新標杆。”他堅信,依託大功率、高安全、強適應性的技術護城河,公司終將在全球無線電能傳輸領域贏得話語權。(經濟日報記者 劉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