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良田配上“網格管家”

日前,爲加強高標準農田建後管護,鞏固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果,馬鞍山市出臺《關於加強高標準農田管護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自今年開始,在全市範圍以實施“四化五定”網格化管護模式爲重點,積極探索多元化管護模式,形成建後即管、責任明確、動態巡查、分級處理、常態長效的管護格局。

2022年底,馬鞍山市在全省率先開展高標準農田網格化管護試點,並於2023年在13個鄉鎮進行推廣。“《指導意見》在總結前期推廣經驗的基礎上,針對網格化管護的空間時間、流程管控等進行系統性指導,針對管護過程中的模式拓展和痛難點給予可行性解決路徑。”馬鞍山市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竇輝說。

根據《指導意見》,實施高標準農田網格化管護模式,將在空間時間上實現“全域化覆蓋、常態化監管、精準化處置、長效化保障”,即將2011年至今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全部納入管護範圍,縣、鎮、村三級按責任劃分實行常態化監管,建立問題發現、上報、處置的全程閉環機制,並通過上級支持一點、結餘統籌一點、市縣配套一點、村集體提取一點、主體籌措一點的方式做好管護資金保障。

《指導意見》還在流程管控上明確給出了網格化管護“五定”方案。網格定人,以行政村爲單元明確管理網格,形成一個鄉鎮加N個網格的“1+N”管理模式,網格員巡查範圍原則上不超過3000畝,實行鎮聘鎮管;巡查定位,網格員定期開展全覆蓋巡查,對發現的問題如實記錄並及時上報;處置定級,鄉鎮負責分析研判網格員上報的管護問題,根據嚴重程度劃分爲Ⅰ級至Ⅲ級,啓動相應處置程序;跟蹤定效,問題處置後留存影像資料,分級驗收銷號,處置費用實報實銷;評價定補,鄉鎮每年對網格員履職情況進行評價,經認定履職合格的網格員,縣區按一定標準發放補助,優秀網格員予以額外獎勵。(記者 賈克帥 通訊員 鄧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