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聯通怎突破「連3年營收成長停滯」魔咒?官方這樣說

網路儲存品牌商威聯通下半年將從興櫃轉上市,由於有富爸爸威強電(3022)投資持股23..24%,今年大配息40元,吸引市場關注,17日法說會上法人頻對2022~2024年營收連續三年都維持60多億元營收水準,成長停滯,2025~2026年能否突破「天花板」?財務長陳怡蓉表示,將增設直銷網路以新銷售模式突破,找到新成長曲線。

工業電腦老牌大廠威強電轉投資23.24%是第一大股東,而威強電創辦人郭博達持股17.96%,則是第二大股東,連同郭家持股法人估逼近3成,威聯通目前興櫃已經掛牌6個月,即將送件申請轉上市,加上去年EPS17.58元,2024年中減資後EPS變41.83元,今年股息大發40元,基本面跟公司態度都偏多。

不過,威聯通17日舉行法說會,現場法人則關注焦點圍繞在營收成長動能上,根據財報顯示,威聯通2022年營收56.51億元,2023年營收58.87億元,2024年營收59.06億元,在規模上相對穩定,少了一點成長性。

對此,財務長陳怡蓉解釋,過去20年來威聯通主要仰賴傳統的代理商與經銷商通路模式進行銷售。這種模式雖然爲公司帶來了「非常穩定」的營收,但近年來已顯現出「成長性不足」的問題,導致營收存在成長停滯現象,她解釋,NAS業務型態出現轉變,近兩年觀察到客戶的需求變化也開始朝直銷模式佈局,今年美國跟日本都會有些「亮點」,只是匯率稍有干擾,經銷仍是現階段業務主力。

她解釋,有別於過去新品發表上架,打打電商廣告,現在觀察客戶更需要深度介紹跟體驗,由於NAS產品複雜性高,光是官網上產品項目就超過70~80款,傳統銷售模式無法滿足成長需求,現在在海外增聘自有業務,直接拜訪客戶,也觀察許多中小企業會直接要求威聯通NAS裝上硬碟後交付裝機(過往NAS是不裝硬碟),爲此海外也需要設立倉儲據點。

她舉例,威聯通美國市場業務比例不高,低於歐洲,因爲主要經銷夥伴都在美西,美東有許多政府專案和企業客戶機會,着眼於此,去年開始已在維吉尼亞州設立辦公室並配置銷售人員。

威聯通另一個突破營收成長的創新機會在SaaS軟體即服務。威聯通指出,加拿大夥伴的SaaS業務表現極佳,成爲公司發現可以複製的機會,也是NAS的下一步發展。此意味不是賣斷NAS硬體給客戶,而是替客戶建置系統後,客戶以月租或年租方式使用威聯通NAS服務,由QNAP負責維護和更新,類似IT外包的概念。

此商業模式的挑戰在於:初期營收佔比小且影響收入認列方式,對威聯通初期投資屬於高資本投資,但長期來看具有高年複合性成長潛力,且資料綁定能帶來高客戶黏着度,公司預估此商業模式一年半就能回本。目前該業務纔在起步,以臺灣市場爲主,客戶有臺大醫院等幾家中大型企業。

由於威聯通過去都以經銷爲主,商業模式要跨入直銷,法人擔心是否會對經銷客戶帶來衝擊?對此威聯通表示,經銷商未必能掌握東岸大型政府專案,提供更專業諮詢及客製化服務,因此過去威聯通才會「錯過」這些成長機會。

其次,過去中小企業透過AMAZON電商跟經銷買小量NAS,未來期望導流客戶直接上官網購買,跳過中間代理商利潤,將毛利迴歸到威聯通身上。

威聯通強調,不會放棄經銷通路,不少大型企業仍偏好代理商合作模式,尤其提供建置跟維運。此模式,威聯通的直銷人員會陪同服務,提高威聯通的價值。

公司也預告,因爲不少客戶建議提供更深入的服務,例如提供硬碟搭售服務,儘管硬碟毛利較低,營收會變大,但會拉低整體毛利率,但能提升客戶便利性與服務價值,並因此在海外設立在地組裝和安裝服務據點。

威聯通預估,6月因新品上市前夕,美國關稅問題暫停出貨,導致營收下滑,下半年預估營收會隨新品上市回升恢復成長。

一般企業約3年更新一次NAS,市調機構預估,2025年全球市場資料數據將成長突破1 ZB的規模,2030年將突破6ZB,隨AI對資料需求提升,加上法規對資料安全跟隱私性要求提升,企業傾向長期儲存各種數據做備份,以滿足未來可能需求,爲此,高容量儲存需求上升,高效能儲存技術及AI伺服器需求提升,調研機構估NAS到2030年前市場需求年複合成長率達16.5%。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路附加儲存設備)是一種透過網路連線、提供多臺裝置共同存取檔案的儲存系統,中小企業會採用作爲多臺終端機(純螢幕)的集中存取點,該NAS也有資料備援功能。跟資料中心的儲存器相比,後者儲存容量更大,以光纖傳輸,適合大型資料庫運算,而NAS目前以乙太網路存取爲主,適合檔案儲存、備份及影像應用。

威聯通財務長陳怡蓉。王鬱倫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