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市場會更加重要”——德企對華投資熱度持續攀升
參考消息網4月10日報道 (文/汪海月 趙金正 王凱)在當前國際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上升的背景下,越來越開放的中國市場以及蓬勃發展的新興產業,正吸引着越來越多德國企業“用腳投票”,加大投資,用實際行動講述“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的共贏故事。
“由於關稅問題,向美國出口變得更加困難,所以我們必須加強歐洲和中國之間的貿易關係。”被譽爲“隱形冠軍之父”的德國著名管理學者赫爾曼·西蒙近日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如果德國企業在美國失去了市場份額,就必須在其他地方找回來。
在華建設更多研發中心
3月下旬,赫爾曼·西蒙率領着由20餘家德國隱形冠軍企業和投資機構負責人組成的代表團來到安徽省合肥市和亳州市,走進新能源汽車工廠、中藥材市場、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等,尋求中德合作的新機遇。
西蒙表示,中國仍處於非常快速的發展階段,德國公司抓住了機會,不僅在汽車市場,而且在所有其他市場都有涉足,多數德國公司在這裡相當成功,並且對成果感到滿意。
“未來中國市場會更加重要,因爲我們需要全球自由貿易。”同行的國際隱形冠軍企業協會主席史晗說,對德國的隱形冠軍企業而言,中國是一個開放且增速很快的市場,所以德國企業未來會在中國進行更多投資並開展更多業務。
中國德國商會發布的2024/2025年度商業信心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作爲創新市場的吸引力持續增強,超過半數的受訪德國企業計劃未來兩年內增加對華投資。92%的受訪德企表示,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沒有離開中國的計劃。
這樣的投資共識正在中國多地上演。在位於山東青島的中德生態園,德國歐科林格高性能材料亞洲總部項目建設正酣,廠房主體已經封頂,室內裝修和廠房改造等工作正在加速推進。
“新廠房比現有廠房的面積擴大了4倍以上,計劃年產值由現在的5000萬元最終擴張到三四億元。投資從一期的2000萬元人民幣,到如今二期預計2億元人民幣,十年時間投資有望擴大10倍。”歐科林格塑料科技(青島)有限公司運營總監王耀文說。
在廣東深圳,西門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全新高端醫療設備研發製造基地項目於今年1月舉行奠基儀式,總投資額超10億元人民幣,將承擔血管造影設備和磁共振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重任。在上海,拜爾斯道夫集團今年向妮維雅(上海)有限公司注資3142萬美元,進一步推動產品本地化與市場拓展。
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1月至2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7574家,同比增長5.8%。其中,德國實際對華投資增長54.7%。
投資增速“上揚”的同時,從傳統產業到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從建廠到建設研發中心,德企在華的投資還在不斷向“新”升級,向“深”求質。
這個春天,德國工業軟件開發公司總經理克勞斯·貝內克博士開啓了他的“中國探索之旅”,其中最吸引他的就是中國的人工智能和軟件開發技術。
“我們開發了一種數據模型,我希望能夠藉助中國開發者的力量,以中國的發展速度來加快它的開發進程。”貝內克博士說,中國的深度求索(DeepSeek)大模型所能實現的功能讓他驚訝,他希望在中國建立一家公司,在這裡進行大部分的軟件開發工作,推動技術落地。
德國大陸集團下屬的康迪泰克(青島)橡塑技術有限公司計劃投資約1600萬元,用來建設研發中心,以應對當前不斷變化的市場形勢。
中德打造全新合作模式
在西蒙看來,近兩年,德國在中國進行了大量投資,而且很多投資是用於在華建立研發中心,其背後遵循的邏輯就是:你必須爲每一項活動在世界上找到最佳地點,而中國在許多領域都擁有最強的能力。
“中國的電動汽車在技術上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完全可以與德國的汽車質量標準相媲美,並且以持續升級的智能網聯技術等特點而著稱。”長期關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德國柏林勃蘭登堡汽車產業集羣國際部門主管米歇爾·博澤表示。
正如博澤所言,在全球化產業浪潮的新機遇下,技術互補、市場互惠、發展共贏的全新合作模式,正讓中德企業在雙向奔赴中成爲產業鏈上的命運共同體。
“中德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推進。雙方共同的價值觀是加強合作、造福兩國人民的堅實基礎。”西蒙說。
3月底,大衆安徽在合肥舉辦了第四屆供應商大會,旨在共同推進面向中國客戶的智能網聯汽車的高效落地,並促進產業鏈的繁榮發展。
作爲大衆汽車集團在華第一家專注於新能源汽車的合資企業,截至目前,大衆安徽已構建了500餘家生產材料供應商及逾1000家一般採購供應商組成的穩定合作體系,持續強化中國本土化佈局。
大衆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桑傑豐表示,中國汽車產業正處於深刻變革之中,激烈的市場競爭與廣闊的發展機遇共同推動着這一進程。爲了積極應對不斷變革的趨勢,在採購領域,企業始終秉持“在中國,爲中國”戰略——依託本土研發、深化本土合作、推進中國速度、構建供應鏈韌性。
作爲德國老牌車企,繼此前和地平線、國軒高科等多家中國科技企業合作後,大衆汽車集團今年相繼宣佈,與小鵬汽車攜手打造中國最大的超快充電網絡,與中國一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出11款大衆汽車品牌和捷達品牌的全新車型。
在中國生活多年的伍爾特電子控制系統(瀋陽)有限公司總經理霍漢默同樣看好中德的合作前景。“德國企業可以從中國所擁有的東西中學到很多,中國也可以汲取德國企業所擁有的優勢,雙方的緊密合作將帶來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