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何去何從給答案 王毅:應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

在慕安會「中國專場」主旨講話,王毅:應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新華社資料照片)

據中國外交部官網消息,當地時間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在「中國專場」上發表主旨講話時表示,當今全球處於更加變亂交織的「多極化」世界,世界未來何去何從?中國給出的答案是,應當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王毅還提出四點看法:一是應倡導平等相待;二是應尊重國際法治;三是應踐行多邊主義;四是應堅持開放共贏。

王毅指出,80年前聯合國成立時只有51個會員國,到今天是193個國家共乘一艘大船,多極化的世界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正在成爲現實。多極化是否會帶來動盪失序、衝突對抗?是否意味着大國主導、弱肉強食?這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又一重大主張,也是中方對多極世界的真誠期許。中國必將是多極體系中的確定性因素,將堅定做變革世界中的建設性力量。

接着,王毅表達4點看法。

一是應倡導平等相待。列強爭霸曾給人類帶來災難,兩次世界大戰殷鑑不遠。殖民體系也罷,中心-外圍體系也罷,不平等的秩序註定土崩瓦解。世界各國獨立自主風起雲涌,國際關係民主化不可阻擋。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應當成爲建設多極世界的基本原則。

正是秉持這樣的原則,中國主張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呼籲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體系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這不會導致「西方的缺失」,而將促進世界的正和。慕安會近年邀請更多「全球南方」國家代表參加,這是明智之舉。每一個國家的聲音都應得到傾聽,每一個國家都可在多極格局中找到自身的位置、發揮自己的作用。

二是應尊重國際法治。中國有句古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是處理國際關係的根本遵循,也是建設多極世界的重要基石。當今世界亂象頻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些國家迷信實力至上,打開了叢林法則的潘多拉盒子。實際上,國家不論大小強弱,都是國際法治的利益攸關方。多極格局不能是無序的狀態,如果沒有了規矩,昨天在餐桌邊,明天就可能在菜單上。大國要帶頭講誠信、講法治,堅決摒棄言行不一、零和博弈。

正是基於這樣的觀點,中國堅定維護國際法治權威,積極履行國際責任和義務,加入了幾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間國際組織和600多項國際公約,從不搞例外主義,更不搞「合則用不合則棄」,爲當今不確定的世界提供了最大的確定性。王毅強調,在遵守國際法上不能搞雙重標準,尊重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就應該支持中國實現完全統一。

三是應踐行多邊主義。面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搞本國優先只會造成各方「多輸」。聯合國是踐行多邊主義、推進全球治理的核心平臺,已經爲各國遮風擋雨近80年,未來的多極世界更加需要聯合國。對於這座大廈,我們應該固本強基而不是拆樑毀柱;對於治理全球難題,應該共擔責任而不是唯利是圖;對於共同挑戰,應該團結應對而不是陣營對抗。

正是本着這樣的理念,中國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中方堅定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承擔着超過20%的聯合國會費。中方切實履行《巴黎協定》,建成世界上最大清潔發電體系。

中方還提出並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爲完善全球治理提供公共產品。

四是應堅持開放共贏。發展是破解各種難題的鑰匙,多極世界應當是各國共同發展的世界。保護主義不是出路,濫加關稅沒有贏家。「脫鉤斷鏈」斷的是機遇,「小院高牆」封的是自己。應當堅持開放合作,以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來支撐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

正是朝着這樣的目標,中國堅定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有位澳洲學者把中國稱爲「賦能型大國」,王毅認爲很形象。去年中國GDP增長5%,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30%,擔當起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向世界釋放超大規模市場紅利。中國願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同歐盟「全球門戶」戰略對接,賦能彼此,也賦能世界。

王毅呼籲,中方始終認爲歐洲是多極世界的重要一極,中歐雙方是夥伴而不是對手。今年是中歐建交50週年。中方願同歐方用好這一契機,深化戰略溝通和互利合作,推動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榮、進步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