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習近平缺席金磚峰會?臺灣學者這樣說......

路人走過金磚峰會舉行地點,巴西里約熱內盧的現代藝術博物館。(法新社)

今年在巴西舉行的金磚峰會剛落幕,但大陸國家習近平主席缺席引熱議,有一部分觀點認爲可能中印關係導致習近平缺席,對此,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陳秉逵對本報分析表示,比較可能是因大陸政府認知到本屆金磚峰會議程難有共識,因此選擇「軟性缺席」,因爲不想參加尷尬的場合。

金磚國家(BRICS)會員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等11個新興國家,約佔世界人口半數,佔全球經濟產出四成。

因今年金磚峰會,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亭缺席,導致峰會黯淡。法新社報導稱,金磚國家在許多問題上意見分歧,不過峰會聯合聲明指出,金磚國家發聲關切「單邊關稅措施的崛起」,並表示這些關稅有可能損害全球經濟。這意味着在分歧當中,似乎唯一共識爲反對川普單邊關稅。

「如果今天不是大家可以高聲喝彩的場合,他就不想要去淌渾水」陳秉逵表示,不只是習近平本人這樣,是中共有這樣的習慣。也因此,他認爲中印之間的歧見並不構成習近平缺席的理由,更多釋出的訊息是,針對金磚峰會要討論的內容或預期達成的結果,大陸政府是持保留態度的,並不是很想支持。

至於中印關係,陳秉逵分析,領土糾紛與國防安全仍然是中印之間的一個大問題,中印其實目前邊界問題相對平靜,雙方前幾個月達成協議後,基本上中印關係已經開始恢復。但是沒有一方放棄領土申訴,也未放棄使用武力來做領土申訴,基本上雙方只是把情勢冷靜下來而已。但什麼時候又會發生意外不確定,不過雙方都意識到要管控衝突,不讓衝突擴大。所以評估短期內不會看到雙方有流血衝突。

另一方面,陳秉逵也指出,中國大陸這次在印巴空戰中,對巴基斯坦的協助,明顯讓印度政府感到非常憂心。這種憂心程度連一般民衆都能意識到「原來中國在幫我們的敵人巴基斯坦」。因爲以前印巴衝突,中方的介入沒有這麼多,代表今日中國大陸跟巴基斯坦的軍事合作已不同於以往,對於印度軍隊而言,可能更需要準備面臨兩面作戰。所以說中國仍然是印度的一個主要安全的威脅,然後安全威脅只有增加沒有減少。

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陳秉逵稱,中國大陸仍然是印度主要的貿易伙伴,印度還是很歡迎來自中國大陸的投資。印度在前陣子釋出放寬大陸企業審查的訊息,代表雙邊關係有待改善,短期內能看到這個關係持續改善。但如果今天中印雙方再度發生政治衝突的話,甚至軍事上衝突的話,印度就可能再用這樣禁止經貿的方式來作爲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