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攻打臺灣奠基?中國「飛彈設施激增」超英趕美 CNN曝光衛星照
▲中國3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門進行「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80週年」閱兵活動。(圖/路透,下同)
記者羅翊宬/綜合報導
美媒《CNN》根據最新衛星影像分析、地圖與政府公告後指出,自2020年以來,中國已大規模擴建與導彈生產相關的設施,涵蓋工廠、研發中心和測試基地,總建築面積增加超過2100萬平方英尺(約200萬平方米),顯示中國在加速擴張核武與常規導彈能力,凸顯其對區域主導權和對臺軍事行動的戰略野心。
《CNN》分析指出,136處與導彈生產或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PLARF)相關的設施中,有超過60%出現擴建跡象。衛星影像顯示,這些基地新增塔樓、掩體和土堤,部分地區甚至可見導彈零件。專家認爲,這反映中國正快速增加導彈產能,爲未來衝突做準備。部分設施的擴建取代了村落和農田,5年間面積增加數萬平方英尺。
《CNN》透過檢視中國兩大國有防務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CASIC)——與其子公司公開資料,並結合地理空間分析,確認了包括十多個此前未報導的新設施。這些基地主要生產常規與核導彈,供應中國軍隊各軍種,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現役兵力,超過200萬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 (PLA) 地面部隊向臺灣海峽進行遠程實彈演習。(圖/路透)
自從2012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臺以來,中國持續投入鉅額資金購置與升級軍備,明確目標是將人民解放軍打造爲「世界級」作戰力量。他同時強化火箭軍,掌管核武庫及彈道導彈,視爲「戰略威懾核心、國家安全基石」。
報導指出,中國導彈擴張與美國軍備供應困境形成對比。美國近期在烏克蘭和以色列使用高端防禦系統,引發彈藥消耗及供應短缺。美國薩德系統(THAAD)在6月以色列戰爭中消耗約25%攔截彈,美國已追加20億美元合約增產,但建造耗時、成本高昂,每枚約1270萬美元。
專家警告,五角大廈供應問題與中國先進導彈快速擴張,對美國在亞太利益構成長期威脅。
▲東風-41型洲際彈道飛彈。(圖/路透)
在對臺軍事策略上,《CNN》分析後認爲,用來生產導彈的設施將成爲中國攻臺行動的核心。專家表示,導彈可用於封鎖美軍進入臺海,攻擊港口、直升機基地與補給設施,以削弱外部支援。報導確認99個與導彈製造相關基地,其中65處已擴建;火箭軍37個基地中,22處亦有擴建。專家指出,新增建築面積可能呈指數式增加導彈產能。
中國導彈生產加速,也與國際局勢密切相關。《CNN》分析顯示,俄羅斯2022年侵略烏克蘭後,中國導彈基地擴建速度幾乎翻倍。專家認爲,中國密切觀察烏克蘭實戰,學習以廉價無人機壓制先進防空系統,讓高價彈道導彈命中目標的戰術,並提升核武與常規導彈儲備。
其中,北京部分基地生產DF-26中程彈道導彈及其改良型DF-26D,高超音速滑翔載具可使導彈飛行路徑難以預測,理論上可能避開攔截,攻擊美軍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衛星影像亦顯示基地分佈廣泛,有的位於城市中,鄰近居民區或餐廳,有的置於偏遠山谷沿崎嶇地形延伸,並多設防爆土堤與混凝土堤防以防事故。
▲中國建政70年大閱兵,展示高超音速飛彈東風-17。(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此外,《CNN》指出,中國軍方面臨內部挑戰。反腐運動持續,高層將領及火箭軍相關官員包括兩名前國防部長被免職,官方報告暗示部分與導彈採購增加相關的貪腐問題。美國國防高官指出,貪腐可能影響解放軍政治可靠性及作戰能力。
《CNN》已向中國國防部、CASC及CASIC求證,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