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港育才無數 辦校花光積蓄 「樹仁之父」胡鴻烈105歲逝
香港樹仁大學創辦人胡鴻烈27日在家人陪伴下安詳辭世,享嵩壽105歲。(取材自樹仁大學)
香港樹仁大學創辦人胡鴻烈27日在家人陪伴下安詳辭世,享嵩壽105歲,大學同仁深切悼念。
文匯報報導,胡鴻烈與已故妻子鍾期榮春風化雨大半生,爲香港立德樹人,他們早於1971年以積蓄創辦香港樹仁大學的前身樹仁書院,夫婦分別出任校監及校長;多年來他們披荊斬棘,自資覓地建校,拓展學院規模,提升教學水平,讓樹仁終於2006年成爲港府認可的第一間香港私立大學,開創香港歷史一頁。
香港特首李家超對胡鴻烈辭世表示哀悼,讚揚他始終堅持「敦仁博物」的教育理念,不遺餘力推動樹仁學院成爲香港首所私立大學。
樹仁大學的訃告指出,胡鴻烈1920年出生於浙江紹興,1942年於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1944年考取了外交官第一名,其後負笈海外。1946年,胡鴻烈出任蘇聯烏茲別克共和國首都塔什干總領事館的副領事。1952年,他獲法國巴黎大學頒授法學博士,兩年後考獲英國大律師資格並回港執業。
胡鴻烈精通中、英、法、俄四國語言,鑽研國際法律問題之餘,亦參與多項改善民生的工作。他曾任市政局議員及香港立法局議員,關注香港青少年犯罪問題、協力落實香港推行九年免費教育、努力推動中文爲官方語言及爲徙置區居民爭取安居之所。
仁大28日在網上發佈「永遠懷念胡鴻烈博士」影片,收錄了胡鴻烈的珍貴訪問片段。他提到昔日只有2%的年輕人能夠得到大學學位,「尤其中文中學的畢業學生,他們的處境是非常值得同情,所以我跟鍾校長就創辦了樹仁書院。」
另《香港志》指出,在1970年代初期,香港只有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兩所大學,爲了向年輕人提供更多升學機會,當時已年過半百的胡鴻烈與鍾期榮,放棄當時優渥的生活,於1971年偕妻花光半生積蓄創辦樹仁書院。當時的樹仁校舍位於跑馬地成和道一幢3層高的洋房內,分日校和夜校。由於是私人開辦的專上學院,缺乏政府資助,發展初期甚爲艱難。
另據明報報導,李家超對胡鴻烈辭世表示哀悼,讚揚他與妻子創辦樹仁,增加香港青年接受專上教育機會。樹仁校友、政務司長陳國基向本報表示,胡氏夫婦是值得尊敬的教育家,「看他們當年履歷,兩位也是法律界有地位人物,如果不是辦學,可以賺到很多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