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露臺品人生
日落西山,餘霞成綺,輕柔的晚風掠過600年古樹梢,拂過天壇祈年殿的鎏金寶頂,撫上觀壇露臺上人們的臉頰。登上與天壇公園隔路相望的北京觀壇藝術空間露臺,看綠波簇擁的祈年殿換上綺麗的藍調晚裝,難得的悠然與快意在這一刻定格。
天壇之畔,開在紅橋市場頂層的觀壇藝術空間,位置得天獨厚。憶及來時路,觀壇藝術空間負責人明敬說:“2022年,有‘京城珍珠第一家’之稱的紅橋市場頂層煥新升級,以‘藝術+場景+社交’爲核心理念,打造了這個多元複合的文化藝術空間。”
極富浪漫與詩意的觀壇露臺,讓觀壇藝術空間除了“網紅打卡地”外,更是成爲一個沉浸體驗“此刻美好”的生活場域。忙碌間隙,來看一場畫展、觀摩一次非遺手作、聽一場文化講座,或者只是捧一杯咖啡在露臺上發呆,都是一份難得的放鬆。
俯視街巷的露臺不僅是讓人們擡頭放慢呼吸的自在空間,也是提煉主題產品煥新城市空間消費新價值的重要載體。當衚衕裡的槐花香漫過屋脊,“露臺經濟”以場景與情緒價值雙驅動,重構商業空間,延展消費時空。
不久前,以“慢品東城,快意人生”爲主題的北京市東城區“微風露臺計劃”啓幕,精準錨定“五一”假期、暑期等文旅消費黃金時段,聚焦中軸線和東城區“五大商圈”,聚合300餘家駐區特色露臺場景進行連續宣推,推動“微風露臺”成爲特色名片。
在7.8公里長的北京中軸線及沿線區域,東城區甄選首批30餘處優質露臺繪製打卡圖鑑,供消費者按圖索驥。東城區副區長王智勇說,後續還將發佈針對酒店露臺及花園,文創藝術類露臺空間,咖啡、酒吧露臺空間的三大主題產品圖鑑,構建可體驗、可感知的城市文化消費複合場域。
嗅到露臺經濟風向的還有小紅書。“‘微風露臺計劃’向上延展,打造出既能觸摸歷史、又能擁抱當下的城市新空間,找到契合心靈的一方天地。”在小紅書公司商業部文旅行業負責人徐姍眼中,東城區在加速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中,不斷構建具有核心區特色的消費場景,而露臺經濟正是這一生態中極具潛力的創新支點。
“年輕人在尋找與當地人的文化鏈接。2023年是城市漫步,2024年是繼續慢下來,2025年則是‘快出發,慢感受’。更多的年輕人正通過一扇門、一扇窗、一個露臺去感受一座城的晨鐘暮鼓。”談及消費趨勢,徐姍的感受是,“旅行的意義更加細分和具象化,大家更關注自身,更願意用‘輕’方式來充電回血。從長決策到短決策,‘輕快遊’成爲當代人的精神快充。”
打造優質露臺是小切口,植入文藝氣息是新手段,品味快意人生是更高追求——從文化地標到潮流街巷,從靜謐社區到活力商圈,東城區藉助獨特區位優勢和文化資源積極探索“文化+”,讓煙火氣、藝術範兒和諧共生。(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學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