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搭建財金平臺精準服務中小微企業,數據價值帶來金融活水
近年來,濰坊市財金平臺精準聚焦企業需求,持續提升金融服務創新能力,上線三年,累計服務企業線上融資突破670億元,服務用戶超22萬,業務規模居全省首位,連續三年重要指標均超時序完成目標任務,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題,已成爲服務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重要陣地。獲評山東省地方金融科技平臺建設試點單位、山東省數據開放創新應用實驗室、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示範平臺—濰坊站等稱號,發展水平走在地方融資服務平臺前列。
釋放數據價值,打造“數據中臺”服務新模式
本着讓信息“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的原則,運用金融科技打磨數據模型,創新數據共享模式,破局政銀企信息單一性問題。創新政務數據共享模式。全國率先引用政務數據資源,彙集人社、稅務等17個部門政務公開信用數據1522項,同時接入第三方商業數據361項,依據金融機構評價需求提煉核心數據要素,簡化企業融資基礎資料提交流程,打造惠企融資“數據中臺”模型。
創新企業融資服務模式。建立健全“政務服務資源、銀行金融資源、企業信用資源”三項機制配置,根據企業融資習慣模擬線上操作路徑,構建“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後管理”全方位風控,革新傳統線下融資對接方式,以金融科技創新線上融資新舉措,有效拓寬融資申請渠道。
創新機構信用審批模式。對7大類2000餘項數據確權賦能,生成個人版和企業版政務信息聚合報告。利用交互式數據分析技術,精準描繪企業“信用畫像”,科學測算信用評分和融資額度實現企業線上量級評價,提升金融機構授信審批質效。
強化金融屬性,構建產業數字金融新體系
搭建銀企融資對接應用場景,建立多元化金融服務業態,持續深耕普惠金融領域。打造綜合“金融超市”。引入全市47家銀行機構、融合賦能,實現多業務系統數據交互直連,打造貫穿實體經濟全生命週期綜合“金融超市”。
打造智慧“數字擔保”。搭建“徵信評價+銀行貸款+融資擔保+應急轉貸+場景應用”體系,系統數據共享互通,實現在線申請辦理擔保、應急轉貸業務,緩解企業資金週轉壓力,推動特色產業向好發展。
打造特色“金融專區”。彙集主流供應商優質資源,設立擔保應急轉貸、保險證券、基金供應鏈、資產交易、設備更新等十二大專區,實現在線諮詢、在線申請、在線服務等功能,累計對話服務用戶6萬餘人次,實現金融資源在供需雙方間的高效配置,多措並舉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加強成果轉化,激發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
強化系統集成,加強內外部資源整合,探索推動金融場景化建設。豐富功能,在“深”字上下功夫。加速數智化科技轉型,積極構建金融機構在線獲客、業務流程審批、線上風控等閉環式數字化管理體系,完成線上簽約系統、銀擔互聯業務等150餘項系統開發優化,實現7×24小時線上申請,企業和金融機構在線上“不見面”就能完成貸款需求發佈、擔保增信、貸款審批等操作,提升企業貸款便利性和銀行機構獲客率,原本5天放款時間可縮短至10分鐘。
精準發力,在“聯”字上下功夫。入駐濰坊市資本中心,搭建專業化直播間、構建數據展示大屏及建立高效服務窗口,創建一站式金融增值化服務體系。實現與信用中國、山東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愛山東APP等端口對接,實現多端口“觸點即達”,實現“工具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提升企業使用滿意度。
政策窗口,在“實”字上下功夫。加強科技賦能政策智能匹配,廣泛蒐集國家、省、市級惠企政策1118條,分類梳理爲資金獎補、減稅降費、金融支持等八大類19個小類,靶向推送定製化惠企信息,實現政策精準匹配對接企業8020家,實現“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轉變,打通政策直達快享、落地見效“最後一公里”。
模型優化,在“智”字上下功夫。實現融資擔保綜合業務系統與DeepSeek系統數據對接,補齊“智慧中臺”建設的關鍵一環。擔保業務系統可通過AI算法優化原有GIS地理信息系統、保後管理模塊及風險預警模型,進一步強化風險分析、圖像識別及輔助決策領域的核心能力,爲擔保業務辦理提供更加準確的數據參考和決策支撐。(大衆新聞記者 張鵬 通訊員 唐顏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