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春天的事業”無私奉獻
在中南大學商學院近日舉辦的2025屆畢業晚會上的一幕,溫暖了現場每一位觀衆:一位盲童在合唱結束後站在舞臺中央說:“曾經我的世界一片黑暗,是音樂,像一束光,照進了我的生活,讓我能感知美好,也變得自信開朗。我想和其他盲童一起,向即將畢業的哥哥姐姐們大聲送上祝福:‘祝你們畢業快樂,未來閃閃發光!’”
這羣盲童孩子和哥哥姐姐們結下如此深厚的感情,源自中南大學商學院“尋光計劃”志願服務項目。該公益項目通過與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合作,爲視障兒童提供線上輔導、線下吉他和尤克里裡教學、大型公益演出等志願服務。
今年7月6日是第十五個全國志願助殘“陽光行動”主題日。殘疾人事業是“春天的事業”。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心殘疾人,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次全國自強模範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指出:“殘疾人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的特殊困難羣體。新徵程上,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進一步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切實保障殘疾人平等權益,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
各級共青團組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強化政治引領,動員引領廣大團員青年,持續開展青年志願者助殘“陽光行動”,在弘揚扶殘助殘美德、服務殘疾人工作、健全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中彰顯青春風采和責任擔當。
聚焦殘疾人實際需求 讓助殘服務更加貼心、暖心
每週日上午8點,由井岡山大學志願者組成的紅五星志願助盲團,都會在江西省吉安市白鷺洲書院旁的濱江公園內開展助盲跑志願服務活動。志願者負責帶領盲友進行熱身訓練,之後和盲友兩人一組,同握一條運動圍巾,通過同頻跑步爲他們提供安全保障。例跑結束後,志願者還採用“上門+電話”的方式進行回訪,形成例跑反饋記錄,優化服務細節。
各級團組織動員指導青年志願服務團隊,圍繞殘疾人就業幫扶、輔具維修、法律援助等急難愁盼問題,提供豐富多樣的服務內容。團天津市委聯合殘聯等單位開展助殘專場招聘會,組織殘疾人創業培訓,爲殘疾人實現就業創業搭建平臺。團內蒙古自治區委組織青年志願者向殘疾青年分享企業用工信息,宣傳殘疾人就業創業政策,幫助他們找準職業定位,並集中開展就業創業知識輔導、職業技能培訓和手續辦理等志願服務。團湖北省委聯合省殘聯發佈“殘疾人愛心超市”陽光助殘志願服務項目工作指引,在全省30個縣市試點推廣,開展進社區服務312場,提供輔具志願維修服務1518件,幫扶特困殘疾人25626人次。團雲南省委爭取司法機關、法律援助機構、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和法律院校等單位的支持,爲有需要的殘疾人提供法律諮詢、代書、調解、辯護等志願服務,幫助殘疾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團委通過建立“定期走訪+隨時反饋”服務機制,組織青年志願者每週探訪殘障人士,爲殘疾青少年兒童捐贈物資,提供陪伴關懷、理髮、家政等“微服務”。
聚焦依託高科技手段 讓助殘服務更加高效、精準
在湖北省聾兒康復中心、武漢市洪山區手語園等地,343位聾人使用一套專用系統後開口說話,其中13人首次連貫說出“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這套系統由華中科技大學開發。依託專業優勢,該校積極研發“AI助聾,讓愛發聲”等志願服務項目。華中科技大學團委書記羅迪介紹,這個技術團隊具有文工交叉和跨學科背景,通過核心算法設計、軟件系統開發和硬件系統搭建所自主研發出的“金蟬子”脣語輔助訓練系統,實現了聽人和聾人的雙向實時溝通。該系統打破了技術壟斷,累計獲得3項國家專利和1項軟件著作權,其脣語識別準確率經LRS2數據集測試領先當前世界最優方法15%。
團上海市委組織動員青年志願者提供“助盲出行”“手語翻譯”“微心願”等八大助殘志願服務項目,細緻摸排服務需求,分層分類,匹配供需。國網浙江省東陽市供電公司紅船志願服務隊運用數字化工具建立服務對象在線地圖,精準定位300餘戶需求家庭,建立“識別、簽約、干預、評估、跟蹤”五步工作法,制定20餘項志願服務標準。浙江湖州依託“湖小青”助殘雲平臺,發佈“微心願”2.1萬個,青年志願者接單服務率達98%,服務時效較傳統模式提升40%,讓資源高效配置、服務精準到位。
聚焦孤獨症兒童羣體 讓助殘服務更加專業、有效
從2023年暑假開始,浙江水利水電學院“繁星守護”團隊負責人就帶着特殊使命走進了浙江省湖州市南潯揚帆康健園。一名5歲的孤獨症女孩小媛,不會應答自己名字、無法辨認日常物品,時常突然尖叫,她成了團隊的重點幫扶對象。
在隊員半年多的專業幫扶下,如今小媛不僅能模仿說“媽媽”“抱抱”等詞彙,能準確指認水杯、毛巾等10餘種生活物品,還學會了主動揮手打招呼……
康健園老師感慨:“大學生志願者把理論知識轉化爲切實有效的康復方案,家長們感動的眼淚就是對他們最棒的肯定。”
近年來,各級團組織貫徹落實中國殘聯聯合團中央等部門印發的《孤獨症兒童關愛促進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8年)》有關部署要求,圍繞孤獨症兒童及其家庭需求,廣泛開展生活照料、康復護理、心理疏導、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服務。團黑龍江省委組織青年志願者定期參與干預訓練,動員515名志願者累計幫扶447名孤獨症兒童,開展關愛服務47場次。團浙江省委指導市縣團組織和青年志願者協會,爲孤獨症兒童和家庭提供知識科普宣講和結對志願服務。團甘肅省委組織專業志願者團隊開展藝術療愈服務1520課時,舉辦音樂課、舞蹈課、繪畫課、手工課、藝術展、音樂會等公益活動400餘場次,累計服務8680人次。蚌埠醫科大學“點亮星空”志願服務隊前往孤獨症兒童家庭和康復機構,開展知識宣教、愛心助教、居家助殘、“藍絲帶”募捐等系列活動。漯河技師學院指尖塑藝志願服務隊爲孤獨症兒童量身打造趣味麪塑課程。
聚焦健全服務體系 讓助殘服務更有規模、動力
搭建青年志願服務交流展示平臺,積極培育志願服務項目和骨幹人才,團中央舉辦專題研討和現場觀摩等交流活動,研發推廣專項品牌項目手冊和優秀項目案例,不斷提升助殘志願服務專業化水平,提升青年在助殘工作中的貢獻度。
各級團組織通過培育項目、統籌調度、整合資源等方式,不斷完善助殘“陽光行動”工作機制,發揮共青團組織化動員和社會化動員優勢,動員廣大青年以實際行動促進社會進步。團北京市委聯合市志聯、市殘聯共同舉辦助殘志願者培訓班,對全市100名骨幹志願者開展專業培訓,並納入北京市無障礙監督志願者隊伍。團河北省委統籌推動“小橘燈”助殘接力計劃,採取一對一、多對一、組織對組織等幫扶方式,常態化提供殘健融合、教育支持、心理疏導、法律援助、康復指導、就業服務等9類關愛服務。團江蘇省委建立省青年志願者總隊,近30萬名青年志願者參與其中,發展助殘社會組織和助殘志願組織近3000家,建立陽光助殘服務基地20餘家,志願服務團隊與殘疾青少年結對5.5萬個。團安徽省委組建社區青年志願者隊伍,與殘疾人家庭常態化開展“一助一”結對服務,定期上門探訪。團重慶市委探索“社會治理+志願服務”新模式,依託“青少年之家”“渝馨家園”等陣地,聯動市級總隊、相關區縣殘聯和團委、街道、社區及高校等資源,打造一批專注於服務殘疾人羣體的專業平臺。團四川省委建立以“醫-校-社”爲特色的鏈條式助殘志願服務體系,制定針對醫生、學校、社區及家庭志願者的專業化志願服務內容,定期摸排統計35週歲以下殘疾青少年的具體數量、基本情況和主要需求,動態建立需求臺賬,精準匹配供需對接。
過去一年來,廣大團員青年積極參與助殘志願服務,聚焦殘疾人實際需求,積極創新服務內容,通過結對服務、集中活動等方式,弘揚扶殘助殘傳統美德,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並在服務過程中深刻體會“讓廣大殘疾人安居樂業、衣食無憂,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體現,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
各級團組織和志願服務團隊開展助殘志願服務活動14.7萬餘場次,服務殘疾人60.8萬餘人次,組織動員青年志願者151萬餘人蔘與。廣大青年志願者在積極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火熱實踐中彰顯青春風采和責任擔當。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