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西太平洋的和平 呂秀蓮倡議仿效歐盟「發展一體化組織」

前副總統呂秀蓮16日出席第五屆東亞和平論壇時致詞表示,臺灣人的命運如同韓國、菲律賓一般,一直都沒有自主權,15日晚間也爲烏克蘭祈禱,因爲深怕在阿拉斯加的兩位「民主的獨裁者」會透過閉門會議簽下另個《馬關條約》,出賣烏克蘭人民,呼籲太平洋第一島鏈的國家可以仿效歐洲,往一體化發展。圖爲前一天的開幕晚會。(黃敬文攝)

黃敬文/臺北報導

前副總統呂秀蓮16日出席第五屆東亞和平論壇時致詞表示,臺灣人的命運如同韓國、菲律賓一般,一直都沒有自主權,15日晚間也爲烏克蘭祈禱,因爲深怕在阿拉斯加的兩位「民主的獨裁者」會透過閉門會議簽下另個《馬關條約》,出賣烏克蘭人民,呼籲太平洋第一島鏈的國家可以仿效歐洲,往一體化發展。

呂秀蓮表示,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戰敗投降,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臺灣人的祖先也正式脫離日本統治,但臺灣人、韓國人以及菲律賓人的命運一直都沒有自主權,「難道我們高喊民主,就不能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嗎?」。

她說,自己昨晚特別爲烏克蘭的民衆祈禱,因爲深怕在半夜,阿拉斯加的兩個「民主獨裁者」會透過閉門會議,又簽下另個《馬關條約》,出賣烏克蘭人民,烏俄戰爭發展至今已死掉四分之一的烏克蘭人口,但決定他們命運時,烏克蘭總統居然不能參加談判。

呂秀蓮表示,全世界講到臺灣,都說下一場戰爭就會發生在臺海,川普跟普丁談完的話,「下一場就會打臺灣不是嗎?」,但很幸運的是,近年來太平洋第一島鏈向來被視爲海上戰爭的導火索,事實上還是努力讓大家勉強維持和平,也盼可以仿效歐洲,如他們往歐洲一體化發展,進而成立歐盟。

菲律賓前海軍司令、退役少將寇帝茲(Danilo M. Cortez)也在「東亞和平論壇」發表專題報告指出,海洋是我們共同擁有的紐帶,它曾見證過我們的衝突,近幾十年來更看到一些國家根據政治情勢而非互相尊重,於地圖上重新劃定邊界,這些爭議若未透過對話解決,恐將重演歷史上的錯誤。

寇帝茲強調,「海洋應該成爲團結的橋樑,而非對抗的邊界」,貿易、資源利用與共享應是首要任務,這片海不應爭奪,而應攜手共築,菲律賓、臺灣、日本與韓國各自擁有獨特優勢,若能結合起來,將能推動區域的繁榮發展。

他呼籲,要將這片共同海域化爲和平之海,首先建立一個區域性的海洋經濟理事會,以協調貿易與資源共享;投資於可持續的漁業與能源計劃,確保所有國家都能受益;加強教育交流,培養把海洋視爲共同遺產、而非爭奪疆界的新世代,這些步驟能將我們的經濟潛力轉化爲團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