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武器曝光 改寫空戰規則

(圖/本報系資料照)

臺灣新創國防航太企業創未來科技董事長兼執行長王毓駒近日在個人領英(LinkedIn)中發文,質疑美國Anduril Industries新推出的Pulsar小型電磁脈衝武器技術真實性,卻很快遭到 Anduril 創辦人Palmer Lucky直接回嗆。

嗚呼哀哉,臺灣所謂「新創」的認知竟然如此低下。根據大陸《今日頭條》2025-05-08報導,美菲「肩並肩-2025」軍演中,美國陸軍首次測試高功率微波武器(IFPC-HPM),專治各種無人機蜂羣。

這套系統能用電磁波燒燬無人機電路,單次成本低到幾分錢美金,負責測試的是美軍新銳部隊「第一多域特遣部隊」(Multi-Domain Task Force, MDTF),專攻電子戰、網路戰和遠端精確打擊。

然而,IFPC-HPM微波武器(或稱電磁脈衝武器)重量高達5噸,必須車載;小型單兵微波武器也許還在測試中,尚未實戰部署,從Palmer Lucky的語氣可以看出。雖然目前美國尚未實戰部署,不能說中國也沒有。

香港《南華早報》披露,中國西北核技術研究所成功測試緊湊型高功率微波系統。該款設備於2025年開始測試,是全球首款萬次連發的微波武器。歐美俄微波武器在發射百發之後必須冷卻,而中國軍工解決了這個問題,可連發1萬次。

根據港媒報導,這款微波槍單次發射即可癱瘓有效半徑內無人機羣,也能對電子設備實施非動能硬殺傷。中國是全球首個將微波武器小型化的國家,以後士兵無需裝甲車掩護,即可在巷戰、叢林戰中直接構築「電磁護城河」,無懼自殺無人機的攻擊。

當前公開的小型單兵微波武器重量約10kg左右,例如成都鼎訊產品。隨着超導磁體、液冷散熱等技術的突破,未來單兵微波武器可能進一步輕量化至5到8kg之間。

首先在俄烏戰場,柳葉刀與彈簧刀自殺無人機已造成大量士兵傷亡,低成本無人機集羣正成爲不對稱戰爭的核心兇器。

解放軍單兵微波武器可在5分鐘之內,清掃百架無人機蜂羣,作戰效率是雷射武器的50倍(雷射光易受大氣干擾且冷卻週期長),是防空飛彈的千倍級成本優勢(成本僅需幾度電)。

其次,微波武器改寫了空戰規則。高功率微波不僅能癱瘓小型無人機,若配合車載大型微波武器,更能穿透戰機電子艙,瞬間燒燬雷達、火控系統。

試想,當F-35的隱身優勢在高功率微波之前化爲烏有,當飛彈制導晶片在微波輻射下集體燒燬,這對依賴電子訊息化作戰的美軍,無異是晴天霹靂。

最後,以微波打飛彈改寫戰場規則。微波武器是攔截飛彈的利器,可讓飛彈變啞彈。對於巡弋飛彈或火箭彈等低空殺手,微波武器可在其俯衝階段實施「電磁致盲」使其偏離目標或自毀。。

至今歐美俄的反無人機裝備仍停留在「車載+短續航」的階段,核心瓶頸在於能量小型化與散熱技術。例如美國雷神公司開發之「相位器微波武器」需車載發電機支援,且連續發射僅100次即需冷卻。

而中國突破的緊湊型超導磁體技術與水冷散熱系統,使得微波武器可以連續發射1萬次。

事實上,從馬偉明開始,中國在電磁領域的底層技術積累超過10年,到現在終於在電磁各領域發光發熱;微波武器和航母彈射系統只是其中之一。

目前國軍對於不對稱作戰的認知,就是購買「反制性」武器,而不是「不對稱武器」。國軍在認知上的差異,纔是對於知識最大的侮辱。(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