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AI學習奠基 美、加2學者 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八日宣佈,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普林斯頓大學學者霍普菲爾德(左),以及多倫多大學學者辛頓(右)。(法新社)

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揭曉,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學者霍普菲爾德(John J. Hopfield)、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學者辛頓(Geoffrey E. Hinton)共享,旨在表彰其基礎性的發現與發明,讓世人能利用類神經網路進行機器學習。

兩位得主均爲人工智慧(AI)領域先驅。據諾貝爾獎網站,兩人使用物理學來訓練類神經網路,以物理學工具開發出方法,爲當今強大的機器學習奠基。現已九十一歲的霍普菲爾德爲美籍,生於芝加哥。七十六歲的辛頓爲英國及加拿大公民,倫敦出生。

霍普菲爾德在一九八二年創造出聯想神經網路,現通稱爲「霍普菲爾德網路」,可以儲存並重建圖像等其他資料中的模式。辛頓則發明一種方法,可以自主找尋資料中的性質,執行辨識圖片中特定元素等任務。二○一九年,辛頓即與其他兩位AI科學家,獲得被譽爲電腦界諾貝爾獎的年度圖靈獎;辛頓也被稱爲深度學習教父、AI教父。

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穆恩斯說,類神經網路已用於推進粒子物理學、材料科學和天體物理學等多項物理學主題的研究,這類工具亦融入日常生活的臉部辨識、語言翻譯等方面。但機器學習日新月異,引發未來擔憂,人類須集體負責以安全、符合道德方式利用這項新科技,爲人類謀求最大福祉。

諾貝爾物理獎得獎研究 製表/高詣軒 圖/聯合報提供

辛頓同樣抱持這些擔憂,他曾辭去在科技巨頭谷歌的職務,以便更自由討論機器學習科技的危險。他接到諾獎委員會來電時表示震驚,自稱從未想過會獲獎。他預測AI將對人類文明產生重大影響,在生產力和醫療上帶來進展,堪比工業革命。

但辛頓說,AI將在智能上超越人類,「我們還未經歷過,當有東西比我們還聰明,會是什麼樣子」。這在許多面向上會是美事,但也要擔心多個可能的惡果,「尤其是失控帶來的威脅」。

今年首項諾貝爾獎項醫學獎七日在斯德哥爾摩公佈,九日至十一日將再揭曉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得主,經濟學獎得主十四日公佈。各獎項獎金爲一一○○萬瑞典克朗(約臺幣三四○○萬元),得主兩名以上時將分享獎金。

去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美國俄亥俄州大學學者亞谷斯蒂尼、德國慕尼黑大學學者克勞茲、瑞典隆德大學學者呂利耶共享,三人因研究探索原子和分子內部電子的工具而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