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10月加息掃清障礙?日本央行部分高官呼籲放棄模糊通脹指標
日本央行內部對貨幣政策溝通策略出現分歧,部分理事呼籲放棄模糊的“潛在通脹”指標,轉向更加鷹派的政策表態。這一變化可能爲今年10月的加息行動掃清道路。
8月13日週三,據媒體報道,日本央行內部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聲音,要求放棄“潛在通脹”這一模糊的衡量指標。
所謂“潛在通脹”,主要反映日本國內需求和工資的增長情況,被央行視作加息節奏的參考。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一直以“潛在通脹”低於央行2%的目標爲由,主張緩步加息。然而,這個概念並沒有統一、明確的統計方式,這讓外界批評日本央行過度依賴一個模糊指標來制定政策,尤其是在通脹已連續三年多高於2%目標的背景下。
數據顯示,日本年度核心消費價格指數6月份達到3.3%,連續三年多超過央行2%的目標,主要由食品成本8.2%的飆升推動。這種價格壓力促使日本央行在上月上調了核心通脹預期,也讓市場對央行所謂“潛在通脹”尚未達到2%的判斷產生質疑。
通脹壓力持續升溫,日本央行內部分歧顯現
如今,日本央行內部一些政策委員擔心“二輪通脹效應”正在形成,即通脹效應可能會在企業定價行爲和公衆對未來通脹的預期中固化下來。他們呼籲將政策溝通重點轉向更直觀的總體通脹。
根據日本央行7月貨幣政策會議的意見摘要,有委員表示應將溝通核心從“潛在通脹”轉向實際價格走勢及其前景、產出缺口和通脹預期。另一位委員認爲央行必須更加重視通脹上行的風險,並調整政策溝通方式,轉向以“日本將實現2%通脹”爲前提的表述。
在央行九名理事中,田村直樹、高田創和小田淳子都強調食品價格的持續上漲可能引發更廣泛且持久的通脹風險,但理事會內部尚未就是否需要調整政策溝通方式達成共識。
不僅央行內部有分歧,日本政府最高經濟諮詢機構的一些成員也公開警告稱,日本央行可能對不斷加劇的物價壓力過於自滿。這被市場視爲是敦促央行走向更偏鷹派政策的明確信號。
該諮詢機構的一名成員在上週的會議上表示,貨幣政策已經落後於形勢,持續的物價上漲已經在影響人們的生活和他們對通脹的預期。
經濟預期改善,10月或成加息關鍵窗口
日本央行在去年結束了長達十年的超寬鬆刺激計劃,並於今年1月將短期利率上調至0.5%。但由於美國提高關稅對經濟的衝擊,日本央行在5月下調了經濟增長預期,使下一次加息的時機選擇更加複雜。不過,隨着日本在7月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日本央行對經濟前景的悲觀看法有所緩解。
日本央行部分委員公開呼籲對偏鴿派的溝通方式進行調整,這凸顯了理事會對通脹壓力擴散的關注度上升,這種變化可能爲未來數月乃至2026年的加息鋪平道路。
資深日本央行觀察人士Naomi Muguruma表示,央行可能會逐步從其溝通中淘汰“潛在通脹”概念,爲最早可能在10月進行的下次加息做準備。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