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CQ》「世界一」中華隊爲何苦戰才晉級?日雜誌揭背後原因
中華隊附加賽獲勝,球員們興奮衝上投手丘擁抱慶祝。(資料照,杜宜諳攝)
本屆經典賽資格賽苦戰出線的中華隊引來一些日本球迷的疑惑,臺灣不是世界冠軍嗎?怎麼被這些世界排名幾十名的球隊打得險象環生?日本雜誌Sportiva分析背後原因,12強賽的成員和資格賽不同,這是臺灣棒壇爲了減輕球員負擔的策略,當初打12強的球員已經預先知道不會參加資格賽。
當初打倒日本武士的陳杰憲是這次唯一的12強冠軍成員,日媒稱讚他是臺灣棒壇的門面,但這場仗很難打,中華隊總教練曾豪駒(日媒誤植爲曾駒豪)揹負巨大的壓力。因爲中華職棒過去的賭博案衝擊,花了很多時間纔回復人氣,加上剛拿了「世界一」,臺灣球迷難以承受在資格賽失利的衝擊,這和12強賽身爲挑戰者的心態大相逕庭。
臺灣的好手被分拆成至少兩支隊伍以上(12強賽28人、資格賽28人),戰力當然就削弱了,碰上尼加拉瓜、西班牙這些久經訓練或是滿滿外援的隊伍並沒有穩贏不輸的差距。甚至在作戰經驗方面,西班牙的中南美聯軍還超越中華隊的年輕球員,這些一度被視爲「格下」的球隊(實力居於後段)其實不可輕侮,即使是日本隊也必須警惕。好比尼加拉瓜碰到南非也是意外陷入苦戰,隨着棒球愈受歡迎,各地的水準肯定愈加提高。
中華隊存活的關鍵,日媒點出是教練團靈活用兵,在投手用球數限制下,中華隊於殊死附加賽前的調度讓全體投手處於可上陣狀態。在兩隊打線威脅都很強的情況,這成爲中華隊壓過西班牙的優勢,可以從容選擇臨場狀態較好的幾位投手登板,包括莊陳仲敖、徐若熙、孫易磊、曾峻嶽,聯手拿下這場「盛大的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