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下週三年來「首次」訪問印度 中印關係回暖或解決分歧
▲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大陸外交部長王毅時隔三年首訪印度。(圖/路透)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今(16)日宣佈,8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中印邊界問題中方特別代表王毅將應邀訪問印度,並與印方舉行第24次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解放軍日報》分析認爲,此訪正值中印關係顯現積極勢頭、印度總理莫迪或將於月底來華出席上合組織峰會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意義,將有助於雙方妥善處理分歧,推動雙邊關係走向解凍與回暖。
王毅此次印度之行並不令人意外,兩天前8月14日,多家西方媒體曾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就「王毅是否將於8月18日訪印」詢問外交部發言人林劍。
當時中方表示將適時發佈消息,並指出中方願同印方一道,落實好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推動中印關係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林劍表示,實現「龍象共舞」,是雙方正確選擇。
時隔兩天,中方就對外長的行程做出官宣。這將是自2020年中印軍隊發生致命衝突以來第二次舉行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也是王毅三年多來首次訪問印度,標誌着北京正加大力度緩解與新德里的長期緊張關係。
去年12月,王毅曾與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舉行會晤,就邊界問題和雙邊關係進行深入溝通。據悉,此次他還將在新德里與多瓦爾及外長蘇傑生會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和7月,王毅已先後在北京與多瓦爾、蘇傑生舉行會面,顯示雙方高層互動正明顯增多。
陸媒《解放日報》分析,多重背景下的訪問,折射出中印關係的轉變。首先,今年是中印建交75週年。自2020年邊境衝突以來,兩國關係一度陷入低谷,但自去年10月兩國領導人在喀山會晤後,雙邊關係逐步回暖。兩國明確堅持「互爲發展機遇、互不構成威脅」,並定位爲「合作伙伴而非競爭對手」。
其次,王毅此訪正值印度總理莫迪可能訪問中國,參加將於8月31日至9月1日舉行的上合組織天津峰會之際。如果成行,這將是印度總理時隔7年後首次訪華。雖然上述消息尚未得到中印官方證實。有評論指出,「這兩個鄰國時而親近時而疏遠,如今再次到了探索新一輪互動的時刻」。
當前外部環境影響中印互動。美國川普政府近期威脅大幅提高對印關稅,給美印關係增添不確定性。觀察人士指出,這在客觀上推動印度尋求與中國加強經貿合作。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學者米蘭·瓦希納夫指出,華盛頓視新德里爲需懲戒的貿易對手,導致美印關係出現“信任赤字”,而印度面臨經濟增速放緩和外資下降壓力,更傾向於深化與中國的經濟往來。
第三,川普政府威脅將大幅提高對印關稅之際。有評論認爲,雖然中印緊張關係稍早前已經開始解凍,但川普對印度「揮棒」加劇了這一轉變。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南亞項目主任兼高級研究員米蘭·瓦希納夫表示,華盛頓將新德里視爲一個需要受到懲罰的交易對手,給美印關係帶來巨大「信任赤字」。而印度爲應對經濟增長放緩和外國直接投資下滑,已流露出與中國建立更密切經貿聯繫的意願。
王毅此訪會圍繞哪些議題展開?宏觀問題包括,雙方的彼此認知,如何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中印關係,以及中印應當堅持的一些原則、共識、方向等。雙方還可能圍繞多邊合作、國際熱點交換意見。
具體問題方面,有分析稱在邊境地區減少駐軍可能擺上議事日程。如果這麼做,將意味着兩國在恢復互信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還有觀察人士指出,兩國在恢復印度香客赴中國西藏神山聖湖朝聖、恢復中國公民赴印旅遊簽證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但仍有不少合作有待重建。
例如,兩國正就重啓邊境貿易進行談判。雖然邊境貿易只佔中印雙邊貿易的一小部分,但它的恢復將被視爲兩國朝着經濟關係正常化邁出的象徵性一步。
再如,兩國計劃最早於下個月恢復直航。受新冠疫情影響,中印直航商業航班自2020年初起暫停。旅客不得不經香港、新加坡或曼谷等地轉機,大大增加了旅行時間和成本。
此外,印度政府智庫提議放寬對華投資審查。如果印方能夠移除人爲設置的障礙,兩國經濟往來可能進一步發生轉變。
在中印關係緩和的同時,也有分析人士提醒,應認識到中印之間仍存諸多矛盾和猜疑情緒。雙方需要共同努力,從大局出發妥善處理分歧,利用雙邊、多邊平臺加強協作配合,推動中印關係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