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堅「沒出息」神曲兩岸爆紅 學者:情感滲透取代政治辯證
銘傳大學廣電系主任杜聖聰分析,「沒出息」紅爆兩岸,這並非單純的「模仿秀」,而是跨界的傳播現象,展現出情感滲透取代政治辯證的新型文化交流。圖/取自杜聖聰臉書
大陸網友爲民進黨立委王世堅製作的「沒出息」神曲紅爆兩岸,幾天內,成千上萬人跟唱、模仿、二創,甚至誕生「堅學宇宙」,銘傳大學廣電系主任杜聖聰分析,他認爲這並非單純的「模仿秀」,而是跨界的傳播現象,展現出情感滲透取代政治辯證的新型文化交流。
杜聖聰分析,「沒出息」的爆紅是一場跨文化的內容再生,原屬政治語言的素材,經重新編曲與節奏化,成爲可哼唱的娛樂符號。這正印證麥克魯漢媒介即訊息的理論,在短影音語境中,內容本體已被弱化,可傳唱性與模因潛力纔是核心。
杜聖聰指出,大陸影音平臺如抖音、小紅書、快手,以演算法分發形成「熱力傳導」,當內容被大量互動後,系統持續推送,進入「全民模仿循環」。王世堅的聲音不僅被聽見,更被「編排」成一種集體聲音表演,成爲兩岸共同參與的娛樂文本。
杜聖聰強調,「好玩」是文化傳播的潤滑劑。對臺灣觀衆而言,它是熟悉語感的幽默;對大陸觀衆,則是異域口音的趣味。這種錯位美學讓內容跨越語境,產生新的幽默感與文化共鳴。
但杜聖聰也提醒,「沒出息」的熱傳突顯兩岸文化輸出的不對稱。大陸演算法能快速擴散臺灣素材,但臺灣卻缺乏反向輸出的平臺,形成「單向熱傳」的結構性不平衡。
杜聖聰認爲,這現象雖非政治性,卻揭示了資訊權力的再分配:誰能決定什麼被看見、被演算法記得?這關乎「議程設定權」與「文化主體性」。旋律成爲新的文化包裝,淡化政治語意、重塑受衆想像。
杜聖聰說,「沒出息」的流行不僅是幽默或娛樂事件,而是一場關於敘事權的再造。當音樂與演算法共軌、娛樂化成爲新的意識形態載體時,兩岸文化交流正進入一個以情感傳播取代理性辯論的新時代。
大陸網友爲民進黨立委王世堅製作的「沒出息」神曲紅爆兩岸,幾天內,成千上萬人跟唱、模仿、二創,甚至誕生「堅學宇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