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是愛國者又是叛國賊」!國光劇團挑戰爭議人物複雜面

▲國光劇團挑戰歷史爭議人物汪精衛,全新跨界製作新編戲《精衛》,融合京劇、舞劇、詩劇。(圖/國光劇團提供)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國光劇團成立30週年,今年以「臺灣京劇新美學」爲核心,新編戲挑戰歷史爭議人物汪精衛,全新跨界製作《精衛》,探討這位既是愛國者又是叛國賊,是革命烈士又是詩人,並結合古典文學「精衛鳥」的意象,還原一個更真實、更復雜的他。

▲左起:國光藝術總監王安祈、主演黃宇琳、李家德、團長張育華。(圖/國光劇團提供)

國光劇團全新制作《精衛》,由藝術總監王安祈編創,特別透過《山海經》當中的「精衛鳥」爲引線,穿梭於歷史與詩歌之間,試圖揭開這位歷史人物「汪精衛」複雜內心世界的面紗。

汪精衛早年追隨孫中山投身革命,卻在抗日戰爭時期,選擇與日本合作,從而揹負千古罵名。著名漢學家葉嘉瑩曾說,汪精衛詩詞中存在着「烈士情結」與「精衛情結」。而余英時院士也曾指出,「汪精衛在本質上應該是一位詩人,不幸這位詩人一開始便走上『烈士』的道路,因而終生陷進了權力的世界。」

▲國光劇團全新跨界製作新編戲《精衛》,由李家德飾演汪精衛。(圖/國光劇團提供)

藝術總監王安祈分享,《山海經》當中的「精衛鳥」,銜石填海,這種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行爲,跟遊走於爭議的汪精衛,在精神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汪精衛又爲何命名爲精衛,透過他留下的詩詞,激起國光劇團探索的心,企圖透過作品,還原一個更真實、更復雜的他。

國光劇團《精衛》並非傳統的「汪精衛傳」,而是以精衛鳥的「異想世界」爲背景,透過京劇扮相的汪精衛(李家德飾)與精衛鳥(黃宇琳飾)的跨時空對話,呈現內心掙扎與情感。

劇中的「精衛鳥」,更延伸成爲汪精衛的妻子陳璧君,深入汪的內心世界。戲中也使用汪精衛寫給妻子的情詩,還有投身革命時的豪情壯語,展現多重情感面向。

▲戲中也使用汪精衛寫給妻子的情詩,還有投身革命時的豪情壯語,展現多重情感面向。(圖/國光劇團提供)

「國光劇團X翃舞」製作《精衛》,是一出融合「京劇傳統、當代舞蹈肢體展現、詩歌深邃意境」的跨界之作,以多重媒介,折射汪精衛對理想的執着、對現實的無奈。引領觀衆穿越歷史迷霧,探索歷史與個人記憶的複雜關係,將於4月26日至27日在臺灣戲曲中心演出。

國光劇團在1995年成立至今30週年,2025將以「國光的新戲 / 當代臺灣京劇創作」的改編、精修、重製、傳承爲主,深掘「臺灣京劇新美學」人文內涵,同時透過全新的新編戲製作,持續探索京劇的無限可能。

除了4月的《精衛》,5月將在雙融域進行「鏡花水月」國光30戲曲劇場光影沉浸展,挖掘科技與京劇融合的嶄新美學;8月則帶來臺法共制創作,臺灣演出後將至法國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