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替趙文卓鳴不平:比李連杰能打,吃了3個“啞巴虧”紅不了
8月11日,王晶在抖音發視頻爲趙文卓鳴不平:
功夫不輸李連杰,實戰能力更勝一籌,可就是時運不濟,吃了3個啞巴虧,所以才紅不了,成不了像李連杰一樣的頂流巨星。
提起趙文卓,王晶感到十分惋惜,無論是武功還是長相,趙文卓都不輸李連杰,劍眉星目,一身正氣,可是幾十年來,趙文卓始終是不溫不火,半紅不紫,上不去也下不來,更成不了像李連杰那樣的頂流巨星。
起初,王晶也弄不清楚怎麼回事,直到多年之後的今天,王晶才恍然大悟,原來,趙文卓在不知不覺當中就吃了3個啞巴虧!
第一個啞巴虧:選角失敗,觀衆緣不行
1982年,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大獲成功,以1毛錢的電影票創下了1.6億票房的神話;
1983年,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小子》再度成功,僅在香港的票房就超過2200萬港元,是當年香港電影票房的第三名。
一連兩部少林小和尚的角色,讓全國觀衆都喜歡上了李連杰,武功好,性格正直,人也長得可愛,李連杰天生就有觀衆緣。
反觀趙文卓,一出道就跟李連杰合作《方世玉》,起點的確很高,可是他塑造的“九門提督”是一個狠辣的大反派,雖然武功很高,但是斜眼看人,性格陰狠,這樣的角色很難贏得觀衆的喜愛。
王晶認爲,趙文卓從一出道的選角方面,首先就吃了一個啞巴虧了,觀衆緣不行。
在娛樂圈中,觀衆緣甚至大於實力和努力,吳樾就是一個例子,他到今天也沒有想明白:我爲什麼不紅?
第二個啞巴虧:實戰很強,打出來不好看
1972年,趙文卓出生在哈爾濱的一個武術世家,從小就跟着父親習武,8歲之後,趙文卓跟着父親拜訪名師,學習不同的拳術,長劍長槍也能使得出神入化,其中最擅長的還是通背拳,這是一種實戰能力很強的拳術。
王晶認爲,趙文卓的實戰能力在李連杰之上,可是拍電影不需要實戰能力,只需要打出來好看,在這一點上,沒有人能比得上李連杰。
李連杰也是從小習武,精通翻子拳、形意拳、太極拳等,相較於通背拳來說,這些拳法打出來更加飄逸好看,可以給觀衆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
趙文卓出生在一個武術世家,輕套路,重實戰,跟李連杰恰好相反,拍電影不是找保鏢,導演和觀衆還是更喜歡李連杰多一些。
第三個啞巴虧:慢人一步,殘羹剩飯!
趙文卓出道比李連杰晚了十幾年,一出道就跟李連杰合作了《方世玉》,起點雖高,可終究是慢人一步。
李連杰的功夫片反響極好,各路導演便瘋狂的蒐羅題材,黃飛鴻、方世玉、霍元甲、陳真……
李連杰幾乎把能演的都演了一個遍,留給趙文卓的還剩下什麼呢?沒有任何選擇,只能是翻拍,黃飛鴻、方世玉……反響都不是太好,
回顧整個影視歷史,翻拍超越原著的作品能有多少呢?更何況還是超越李連杰,那就更難了,珠玉在前,拍馬難追。
不只是趙文卓,吳京當年也想走李連杰的路線,也去香港闖了幾年,可是拿到的都是一些翻拍的角色,沒有什麼大英雄的題材等着他,這才悻悻而歸。
吳京深知翻拍經典是死路一條,所以開始改變路線,自創“戰狼”一角,大紅大紫。
結語
趙文卓的3個啞巴虧吃的憋屈,時也命也,然,今時不同往日!
如今,趙文卓的個人狀態還是很好的,精神氣十足,遠不是李連杰能比的,如果他能找到一個全新的題材,塑造一個全新的英雄角色,或許也能成爲一位武打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