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入名校 流量不是偏見的標籤

網紅小姐姐“迅猛龍”擬被複旦大學錄取,最近又有名擁有400萬粉絲的網紅博主“湯匙不是鑰匙”稱,通過考研已考進北京大學。

都是百萬粉絲的大網紅,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校,都逃不過滿滿的質疑。

這其中,有身份的違和感。大衆對網紅的刻板印象依然停留在靠顏值吃飯,與學術的殿堂相距甚遠。除此之外,還有不信任。有的聲音質疑網紅炒作“走後門”,有的則懷疑高校與網紅之間有貓膩。

圍繞質疑,兩所高校都給出了迴應。內容也大致相同,不管是不是網紅,高校招考工作以公示名單爲準。錄取標準對所有人保持一致,公平公正。

當網紅相繼和知名高校同框,其實也是這個羣體被嚴苛審視的鏡像。

無論是違和感作祟,還是不信任充斥其中,這場風波背後不是一兩個大網紅的升學故事,而是社會對教育公平、網紅羣體刻板印象的複雜心態。

流量之下,網紅從一個普通人逆襲成衆人矚目的焦點,就像在城市遍佈的街區裡,突然拔地而起一座嶄新大廈,既成爲時代的“地標”,也成爲輿論緊盯的“目標”。

網紅走紅,是時代、技術與人綜合作用的結果。網紅的自我正名,既需要全社會的認知進化,也需要網紅羣體的自我修復。

社會認知的與時俱進,網紅“去標籤化”的長征,除了要在鏡頭中凝視網紅,也要在鏡頭外平視網紅。

李佳琦與復旦結緣、Papi醬中戲畢業,網紅正在通過學歷或專業能力擺脫天然標籤。無論出自名校成爲網紅,還是成爲網紅考入名校,他們同樣可以在常規路徑與傳統範疇內展現自己的能力。

網紅羣體的自我修復,既要對翻車、博出位、賺快錢引以爲戒,還要努力成爲正能量的代表。通過努力學習獲取高等學府的深造機會,就是值得點讚的網紅。

隨着網紅羣體的擴大,主播成爲新職業,他們的賽道領域越來越細分,個體具備的才能技能越來越多。

可以預見的是,這個羣體的畫像會越來越豐富,自然不能簡單以貌取人。標籤化乃至污名化的認識,很難說是完整的。

網紅有靠顏值吃飯的,但不代表所有網紅皆如此。

在網紅迭代迅速,影響力、變現能力不可預知的語境下,學習或許是最實用的長期主義,投資自己更是最保值的方式,對網紅如此,對普通人亦有借鑑意義。

打破刻板印象,放下固有的偏見,是對一個巨大羣體勞動價值的肯定。接受教育不是某一個人的特權,而是所有人的權利。

北京商報評論員 陶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