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貓王妙播音響押注AI,創始人曾德鈞:不爲大模型打工

又一家傳統硬件公司押注AI。

3月19日,貓王音響宣佈品牌升級並更名爲“貓王妙播”,併發布了四款AI智慧音響。四款音響接入DeepSeek、火山釦子智能體、喜馬拉雅AI等多模態大模型,旨在從傳統的播放設備變爲能夠提供情緒陪伴的音響產品。

四款產品中,SR2 MK2·AI智慧收音機搭載了小雅DJ AI文生電臺功能,融合多模態大模型,能夠生成個性化電臺內容。小王子OTR·AI智慧音箱支持全語音交互,小島AI數字人音響則搭載了火山豆包集成了AI語音、K歌模式、情緒陪伴等功能。

智能語音硬件並不少見,小米小愛音箱、天貓精靈就已經成爲許多家庭的標配。不過,大多熱門音箱產品承擔的主要角色都是家庭IoT設備的入口,而並非是服務於人的音響。畢竟,在聲音內容通過手機唾手可得的時代,一個單純用於“聽響”的硬件似乎很難再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慾。

貓王妙播卻成爲了一家特別的公司。貓王妙播創始人兼CEO曾德鈞告訴界面新聞,從他2010年創立雲動創想至今,涌入智能音箱賽道的創業公司至少上百家,但只有貓王妙播活到了現在。

它的特別之處在於,產品並不是任何一款IoT設備的入口,僅提供最基礎的功能:電臺節目,播放音樂、播客等聲音內容,仍然能夠獲得了來自字節跳動、京東等知名互聯網廠商的投資,實現每年數億元的營收。在貓王妙播音響直播間,上萬元的產品也有不少人買單。

曾德鈞認爲,貓王妙播能夠在“百箱大戰”中存活的商業邏輯在於服務用戶本身,而非智能家居體系。

用戶真的需要一臺音響嗎?這是曾德鈞思考過無數次的一個問題。他的答案是否定的,用戶需要的是內容。如果只做音響,創業公司幾乎沒有和華爲、小米等大廠角逐的資本。但音響作爲音頻播放的載體,同樣有差異化的探索空間:音質、設計,以及對用戶的理解,甚至最終可以幹掉音響本身。

這也是爲什麼它需要擁抱AI。當技術的拐點到來,AI能夠幫助設備更瞭解用戶。貓王妙播也是那句名言的信奉者——所有產品都應該被AI重做一遍。

許多音頻硬件產品擁抱AI的方式是直接接入大模型。尤其是在DeepSeek開源之後,只用不到50元的硬件成本就能做出可以進行AI對話,隨時查詢資料、控制智能家居的音響產品。

一些創業公司則在此基礎上融入了更人性化的概念,例如AI陪伴玩偶,通過可愛的外形和更智能的大模型爲用戶提供情緒價值。但在曾德鈞看來,這種路線很難建立起自己的壁壘。“只有硬件能力,沒有內容生態能力,本質上還是在給大模型公司或方案公示打工。”

貓王妙播集結了音樂、電臺、播客等多重內容生態,用戶開機即可獲得符合個人喜好的音頻內容。除此之外,貓王妙播也在測試用語音指令的聲紋來推測用戶情緒,並基於情緒標籤主動編排電臺、播客、音樂歌單。

想要繞過手機,直接播放雲端的音樂資源,卻又保留手機操作的簡潔易用,提供優於手機的音質表現——打通這套邏輯,需要一套涵蓋雲、手機、音箱的軟硬件端到端方案,涉及Wi-Fi/4G、妙播OS智慧操作系統、跨內容平臺資源調用、跨手機/音箱實體交互等一系列技術。曾德鈞表示,目前只有貓王妙播能夠實現,這也是它未來的優勢。

當所有硬件公司都開始擁抱AI,走對路也就尤爲重要。曾德鈞認爲,AI硬件公司都需要經歷相同的路徑:拓展認知、理解模型、找到領域、找準場景、做好產品交互和交付、調整團隊基因。譬如貓王妙播,在招聘時從不招來自音響行業的人,因爲傳統思維會限制在新賽道的突破。

他預判,下一代音響產品將會在3-5年內成形。在那之前,貓王妙播要努力讓自己留在牌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