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東進卸任中海油董事長,深耕油氣領域40餘年、已臨近退休

中國海油(600938.SH/00883.HK)4月23日晚間公告,汪東進因任職變化不再擔任公司非執行董事、董事長、提名委員會主席及戰略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自公告日起至公司新任董事長、新任提名委員會主席、新任戰略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委任生效之日止的期間,公司副董事長周心懷主持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及戰略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工作。

澎湃新聞同時注意到,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海油集團)官網的“公司高層”及“公司董事會”欄目近日已將汪東進的職務信息撤下,目前排在首位的是擔任中海油集團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的周心懷。

一位中海油內部人士向澎湃新聞確認,汪東進已卸任中海油集團董事長。

汪東進最後一次參加公開活動,是4月9日赴中海油研究總院工作調研。此後,缺席4月11日舉行的中海油2025年二季度生產經營形勢分析會,該會議由周心懷主持會議。

公開資料顯示,汪東進生於1962年7月,已臨近退休。按照慣例,63歲通常是副部級央企一把手的任職年齡紅線。

汪東進在石油天然氣行業擁有超過40年的工作經驗,其中的絕大部分時間供職於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石油集團)。2008年9月晉升爲中石油集團副總經理、躋身黨組成員之前,汪東進長期在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工作,其中海外業務經驗尤爲豐富。

公開資料顯示,汪東進1982年從華東石油學院開發系石油鑽井專業畢業後進入江蘇油田工作,並於1994年8月任採油一廠黨委書記,1995年7月出任江蘇石油勘探局副局長。此後歷任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副總經理、中油國際(尼羅)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中油國際(哈薩克斯坦)有限責任公司等職。

汪東進是中石油海外業務拓展的“老將”。1996年,中石油中標蘇丹1/2/4區塊項目,次年與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加拿大SPC公司、蘇丹國家石油公司共同組建了聯合作業公司——大尼羅石油作業有限責任公司(GNPOC)。1997年12月,汪東進出任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副總經理、大尼羅國際作業公司(蘇丹)總裁、中油國際(尼羅)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勘探開發公司是中石油集團專門負責海外油氣項目的子公司。

2000年12月起,汪東進擔任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副總經理兼任中油國際(哈薩克斯坦)有限責任公司、阿克糾賓油氣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阿克糾賓項目是中石油在中亞地區獲得的第一個油氣合作項目。1997年6月,中石油通過股份收購接管阿克糾賓公司,拉開了中國與中亞油氣合作的序幕。

2002年10月,汪東進擔任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並於2004年4月出任中石油集團總經理助理兼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2008年9月,汪東進成爲中石油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並從2011年開始在上市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要職。

2018年4月,汪東進調任中海油集團黨組副書記,同年10月出任中海油總經理。2019年10月,升任中海油董事長、黨組書記。

汪東進出任中海油一把手之時,正值國內油氣行業全力實施增儲上產“七年行動計劃”之際,三大石油央企資本開支陡增、上游勘探成果密集顯現,形成了新的儲量增長高峰期。

在其任上,中海油的增儲上產成效十分顯著,油氣當量連攀新高。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海洋油氣產量突破8500萬噸油當量,再創新高。六年來,海洋原油產量累計增產量佔全國增量的70%,爲我國原油產量2億噸持續穩產築牢堅實基礎。其中,渤海油田原油日產突破10萬噸大關,創油田開發建設近60年來最高水平,連續4年位列國內各原油產區首位。

此外,中海油的新能源戰略佈局也開始提速。

3月27日舉行的2024年度中國海油業績說明會上,汪東進表示,目前中國海油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是結合公司的實際,主要考慮發揮比較優勢。現階段主要還是以獲取海上風、光資源爲主。對於一些新能源技術進行儲備,還沒有進入到大規模的投入階段。主要聚焦在海上風電領域以及海底的CCUS這兩個方向,此外還包括陸上分佈式能源進行電能替代。在當前階段,新能源還不作爲中國海油的業務板塊之一。未來隨着新能源業務的發展,不排除其成爲一個板塊,甚至與油氣勘探開發形成融合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