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李鴻源稱「臺灣企業明年要繳8千億歐盟碳稅」 事實查覈中心求證本尊這麼說

網傳歐洲明年起徵碳稅導致臺企要繳交5,000至8,000億元罰款。(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近期在社羣網路流傳一段文字,內容宣稱是前內政部部長李鴻源發表「歐洲明年起徵碳稅導致臺企要繳交5,000至8,000億元罰款」等說法,經過臺灣事實查覈中心調查後表示,「歐洲碳稅」確實出自李鴻源的發言,但引用的來源、內容與數據均有錯誤;傳言將李鴻源曾在節目中談及、但內容與數據有誤的發言,與其他虛構內容混合後流傳,因此,爲「錯誤」訊息。

近期網路流傳一段訊息,稱李鴻源表示,從2026年起歐盟開始收碳稅,臺灣停掉核電後,導致臺灣生產型企業從明年起,預計將繳交每年8,000億罰款,導致企業可能會外移。此外,傳言還稱李鴻源提及引用《天下雜誌》統計,指稱半導體關聯上下游企業,有超2,300家將同步外移,除臺積電本身外派的18,000名工程師之外,這2,300家企業總計也要外移約10萬工程技術菁英。李鴻源還說這會導致新竹、頭份、臺中、臺南的菁英人口外移約20萬。

經過事實查覈中心查證後指出,第一,李鴻源當時提到歐盟將從2026年開始課徵碳稅,臺灣碳排高、綠電不足,中小企業難以負擔,根據臺大能源中心提供的數據,預估到2030年臺灣可能被課徵5,000至8,000億元。查覈中心7月14日透過電話採訪李鴻源。李鴻源表示,網傳「碳稅」等內容,確實是他曾經發表過的言論;不過,關於「引用天下雜誌統計2,300家半導體企業外移、18,000名工程師隨行、外移約10萬工程技術菁英、臺灣部分地區有20萬名菁英與家屬出走」傳言內容,非出自他本人。

事實查覈中心指出第二,2026歐盟推碳邊境調整,對象爲歐盟境內進口商,臺廠非直接對象;該機制也非罰款概念,網傳「5,000至8,000億」數字計算基礎不明,且臺大能源中心7月15日回覆查覈中心詢問時表示,臺大能源中心並未針對「碳足跡」進行相關研究,也從未對外提供任何關於「5,000至8,000億元」數據。網路上流傳的相關說法,並非出自該中心:另外,《天下雜誌》報導並未提及網傳「臺積電外派18,000工程師」等內容。

因此事實查覈中心表示,傳言將李鴻源曾在節目中談及、但內容與數據有誤的發言,與其他虛構內容混合後流傳。因此,爲「錯誤」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