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赤院士:我國空間科學有兩塊短板

文 | 《中國科學報》 記者 倪思潔

“我經常跟空間工程領域的總工程師們在一塊兒聊天,他們提到我國空間科學有兩塊短板,一塊是對現有重大空間工程的支撐不夠,另一塊是對未來重大空間工程的牽引不夠。”近日,在以“空間科學前沿科學問題”爲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第775次學術討論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說。

他表示,當前,我國空間科學研究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當前的重大科學成果中世界級、標誌性成果依然不多,難以支撐和滿足重大空間工程的需求。

“未來我國空間探測任務的部署需要空間科學的牽引,但我國空間科學領域的科學家對空間科學前沿問題的理解還不夠,很多問題的提出都來自歐美學者,我們獨立自主提出的科學問題深度不夠、引領性不強。空間科學的前沿科學問題有待討論。”王赤說。

他認爲,空間科學作爲極具前瞻性和戰略意義的學科領域,必須精準識別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前沿科學問題,只有明確了這些前沿科學問題,才能爲後續的研究工作找準方向、奠定基礎,從而使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搶佔先機,推動空間科學不斷邁向新高峰。

2024年10月,中國科學院、國家航天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發佈《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該規劃將世界空間科學前沿“一黑”“兩暗”“三起源”“五表徵”的科學問題聚焦爲我國有望取得突破的極端宇宙、時空漣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太空格物五大科學主題。

王赤表示,當前多個相關專項都在立項論證過程中即將實施,載人航天、月球探測與行星探測都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未來,我們需要在《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的指導下,進一步聚焦重大科學問題,爲未來空間科學研究和任務部署明確方向並提供輸入,推動空間科學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