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抓住大陸轉型服務強國的機會
旺報社評
大陸服務業市場快速成長,去年服貿規模突破1兆美元,成長14.4%。日前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吸引480多家龍頭企業參展,展現全球第二大服務貿易市場的吸引力。
開放試點臺商卡位
服務貿易是指以服務作爲商品進行跨國交換的經濟活動。WTO將服務業分爲12大類,包括通訊服務、營造及相關工程服務、金融服務等。2024年服貿貢獻全球貿易增量的60%,增速明顯高於貨物貿易。
大陸服貿規模於2014年超越德國,成爲世界第二,但與美國仍有一大段差距。大陸服貿的短板在三方面,一,逆差大;二,金融、智慧財產權使用費、專業和商業服務等高附加值服務競爭力不足;三,部分領域市場開放程度不足。
不過,大陸服貿進入快速爬升階段。過去十年服貿逆差佔服貿總額比重從32.8%降到15.6%。而且金融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文化與教育服務等知識密集型服務已連續多年順差,且順差規模越來越大,顯示大陸高附加值服務越來越有競爭力。預測顯示2035年大陸服貿總額可望達2.7兆美元,服貿佔外貿比重達到20%左右。
大陸決心繼續推進服貿成長,商務部推出擴大服務消費19條措施,包括放寬中高端醫療、休閒度假等領域市場準入,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大陸服務貿易市場的擴大將爲臺商的發展帶來新機會。
大陸商務部承諾擴大電信、醫療領域開放試點,推動生物醫藥有序開放。臺灣長庚醫院、合富醫療,及臺灣大哥大和中華電信早已佈局大陸。去年大陸允許外商在北京、上海、廣東、海南自貿區(港)從事人體幹細胞、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和技術應用。得益於政策的放開,美亞生物科技集團在北京開啓人體幹細胞研究的業務。
大陸在金融、諮詢、智慧財產權等高附加值服務的進口需求龐大,大陸製造能力世界第一,但服務能力依然不足,需要外商協助,相關需求大。大陸許多廠商都在向智慧製造轉型,這不僅包括設備的自動化,還需要設備管理監控、安全預警、產品及工藝品質優化等多個環節的配合。臺灣在精密製造、技術整合以及國際化運營方面有長期積累,爲兩岸企業在該領域提供了合作空間。臺達就曾針對某半導體相關化學品材料供應商的智慧化管理需求,提供諮詢與解決方案,提升了該廠商智造升級效能。
助陸企進軍東南亞
除了直接在大陸進行服務性貿易,爲大陸中小企業赴東南亞發展提供服務,也頗具前景。隨着全球產業鏈的變化,越來越多大陸中小企業將業務擴大到東南亞。大陸一些爲企業出海提供商業服務的公司,業務成長快速,服務範圍由香港擴張到全球100多個國家,重點在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及其他一帶一路市場。在幫助中小企業進軍東南亞方面,臺灣很有經驗,可以趁勢向大陸企業提供出海東南亞的溝通和諮詢服務。
此外,大陸在海外承建工程或者建設園區時,也會帶動服務型企業出海。例如中國工商銀行(泰國)股份有限公司與泰國的泰中羅勇工業園合作,爲中資企業赴泰投融資提供服務。臺企也可以藉助大陸在海外的貿易投資一體化,向第三地輸出科技服務、金融服務、資通訊技術服務等。
上世紀90年代大陸大力發展製造業,成爲製造大國,曾經爲臺商創造很多機會。現在大陸要加快發展服務貿易,從服務大國晉升服務強國,這是臺商西進又一機會,要抓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