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節制大罷免 掌控自己的命運
社評
華府鷹派人士與美軍將領頻頻發出警訊,中共可能於2027年武統臺灣,但也有許多學者專家認爲,中共仍以推動經濟轉型、維持內部穩定爲主,並無確定「侵臺時間表」,過度的揣測、拉警報,反將導致「自我實現諾言」。
北約峰會 亞洲零互動
最早是美軍前印太司令戴維森,於2021年3月警示,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下令軍隊於 2027年具備攻打臺灣的能力,接着《經濟學人》以封面故事形容臺灣是地表最危險地區,「戴維森窗口」陰影從此籠罩臺海。現任印太司令帕帕羅近日又警告,中共在臺灣周邊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是實戰排演而非演習,中國大陸走在危險的道路上。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加碼,日前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表示,中共以武力征服臺灣的威脅是真實的,很可能已迫在眉睫,若威懾策略失敗,美國將果斷行動,展開戰鬥並取得勝利。赫格塞斯將「中共侵略論」推至最高峰。中國大陸近年持續提高軍事支出,大幅擴充海空軍與核武實力,並不斷展現軍力,遼寧艦、山東艦雙航母編隊突破第二島鏈,更助長臺海情勢一觸即發的論點。
美中關係雖然複雜,且充滿不確定性,但觀察兩領導人的戰略思維及行爲,顯然無意讓臺灣問題成爲美中關係的障礙;川普一再拒絕對是否出兵護臺表態,而強調只要他在白宮,習近平就不會武力犯臺,看似託大,但意有所指。
習近平於6月5日與川普通話時說,「美國應當慎重處理臺灣問題,避免少數臺獨分裂分子把中美兩國拖入衝突對抗的危險境地」,川普未提出異議,接着兩國先後於日內瓦、倫敦貿易談判,終於達成框架性協議,後續協商應該非常順利,川普搶先宣佈已與中方完成談判,媒體並傳出川普將率領美國企業家訪中的訊息。
年度「北約峰會」剛於海牙結束,相較去年對中國的「野心和強制政策」提出憂慮,關切中俄的「無上限」夥伴關係,批判中共對網路安全的惡意攻擊等,今年的宣言完全未提中國。日本、韓國今年未參加北約峰會,拜登政府推動北約、印太共同圍堵中國的戰略規劃似已擱置。
對北京而言,統一是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習近平不會放棄此一使命,但爭取和平統一仍是不變的目標。特別是當前變動不安的時代,穩定美中關係,有效因應川普的關稅戰、貿易戰,化解內部經濟、社會挑戰是最迫切的要務,只要臺灣不挑釁中共反法理臺獨的紅線,就不會有戰爭,預言解放軍將於2027、2025年發動對臺軍事攻擊,不是庸人自擾,就是另有目的。
操弄罷免 徒增厭惡感
川普自信可以與習近平共同處理臺灣問題,美中關係可控,但兩岸關係卻加速惡化,雙方敵意、仇恨值持續升高。從拒絕恢復開放觀光旅遊、「賴17條」全面限縮兩岸交流、歧視性打壓陸配、全面去中國化,賴清德反中路線激起大陸網民反臺情緒,偏激的武統說再度竄起。
民進黨爲奪回國會多數席次,變本加厲號召抗中保臺與臺獨意識。賴總統「團結國家十講」原形畢露,以團結之名行分化之實,高喊「不反共的不是真的中華民國派」,企圖侵蝕中華民國派,擴張40%綠營基本盤。但賴清德的反共不知所云,若是反中共政權,連川普都要與習近平通話、合作;若是反共產主義,中共現在強調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還向孫中山思想靠攏,「共產主義」實際已不存在。在在證明,賴清德爲鞏固權力,不惜以刺激兩岸關係爲代價。
但賴總統及大罷免支持者須清醒,對內抗中保臺,對外倚美抗中不再是屢試不爽的護身符,川普迴避出兵護臺不希望破壞與中國的大交易,大陸以處理中美關係爲優先,並無實現統一的時間表,戰爭並非不能避免。
距大罷免投票日還有27天,賴總統若不知節制,過度操作反中、去中與兩國論,或不至於影響中美關係大局,但可能造成習川二人對賴總統的惡感,屆時臺灣的命運將交由美中決定,臺灣就沒有置喙餘地,兩岸社會相互惡感一旦失控,更是兩岸人民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