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不要過度解讀維克的訪問
社評
受川普關稅戰影響,臺灣「疑美論」飆升,民衆對美國的不信任度創78.5%新高,不但對一向密切的臺美關係造成影響,若結合印度、日本、韓國對中關係的微妙變化,甚至美國印太戰略都可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成爲臺海形勢的潛在變數。
國會挺臺聲量降低
美臺關係面臨不確定性挑戰,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維克於大陸九三閱兵前夕,率同參議員費雪訪臺。這是參院軍委會主席睽違9年再次來訪,美國在臺協會(AIT)重申,代表團訪臺凸顯出美國致力強化與臺灣的夥伴關係,並再次確認美臺對強化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共同承諾。
國會是華府最傳統、重要的友臺力量,數十年來持續透過訪問、發言、立法表達對臺灣的堅定支持與友誼。但川普2.0時代,美國國會挺臺聲量降低,川普否決賴清德總統過境紐約,僅少數民主黨議員發聲抗議,共和黨議員則全數三緘其口,維克訪問或多或少可以平息這種疑慮。
維克訪臺期間,除拜會賴清德總統等高層官員外,並與立法院長韓國瑜等國民黨立委舉行早餐會。他在離臺前表示,此行要傳達強烈而堅定的訊息是,「這是單獨且自由的國家」,理當能做自己的決定;他並強調,美臺關係只會往正面方向發展,不會受到美中貿易談判的影響。
「疑美論」升高情勢下,AIT臺北辦事處長谷立言近期顯得格外活躍,不但拜會國防部長顧立雄、還分別與國民黨立委及民衆黨主席黃國昌會晤,討論強化美臺在經濟、防衛及社會韌性等方面的合作。AIT強調美國致力與臺灣「跨政治光譜」的領導人互動,以進一步鞏固堅若磐石的美臺夥伴關係。
維克訪臺與谷立言外交出擊有爲美臺關係注入正能量之意,但基本上美國外交屬總統特權。維克終究只能代表國會發聲,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他強調美臺關係不會受到美中貿易談判影響,卻忽略了川普高關稅已對臺灣造成嚴重傷害,也無從排除川普爲與中國達成「大交易」,希望與習近平會談,因而犧牲臺灣利益的可能。至於谷立言,身爲美國駐臺代表,與駐在國朝野溝通是例行性任務,不代表美國對臺政策是否生變。
抗中不保臺反害臺
川普態度難以捉摸,又缺乏明確的政策指引,白宮國安會主導的「國家安全戰略(NSS)」報告確定留白,國防部4年一度的「國家國防戰略(NDS)」報告初稿雖已完成,但須川普認可纔會定案,目前仍未公佈。可以預期,在11月10日美中貿易戰休兵最後期限,及10月底11初可能進行的川習會之前,美方對臺灣問題不會明確表態,甚至不排除川普把對臺關係放到對中關係之下,令臺灣陷於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
日本媒體報導,國防戰略報告初稿形容臺灣爲中國區域野心中「最脆弱卻又最具戰略關鍵性」的目標。戰略報告主要撰稿人、國防部次長柯伯吉一向認爲美國軍力過度延伸,應集中力量在印太地區對抗中國。但他同時認爲臺灣並不涉及美國的「生存利益」,臺灣應展現自我防衛決心,逐步提高國防預算至GDP的10%,換言之,他不認爲美國有出兵保護臺灣的必要,臺灣要自我防衛。
川普外交充滿個人色彩、強調交易,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則從「中華民族復興」高度出發,關切重點完全不同,但就短期而言,兩人都傾向合作,而非對抗,對臺海和平而言,是難得但可能曇花一現的契機。
臺灣問題是美中關係的核心問題,甚至是美中關稅「大交易」的先決條件,這是臺灣最大的壓力與挑戰。賴政府過度操作「抗中保臺」,進入川普2.0時代,「抗中」不但不能保臺,甚至可能害臺。不要過度解讀維克的訪問,務實調整兩岸政策纔是賴政府所應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