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常民浮世繪 一瞥城市百年流轉

重生後的青雲閣讓人在摩登優雅氛圍中體驗歷史空間的韻味。 (攝影/Ciao Pie)

【文・Ivy Tsou 攝影・Ciao Pie、楊彩成、林政億 圖・臺北市文化局】

萬華舊稱「艋舺」,清代時因航運和鐵路優勢而繁盛,發展至今不僅有捷運龍山寺站與萬華火車站的雙軌地利,漫步其中更隨處可見鮮活的歷史風景,每個角落都像一幅流動的浮世繪,描摹臺北的記憶。

青雲閣 風月舊樓的新生風景

隱身巷弄內的青雲閣,建於日本時期,昔日又稱「和泉樓」或「醉花園」,曾是艋舺最著名的風化館舍。其建築外觀爲華麗的巴洛克風格,街角立面的洗石子勳章飾、水平花飾線腳,以及飾有貝殼、洋蔥形式窗緣的外凸窗臺,展現獨特的街屋風格。這棟建物於1997年臺北市廢除公娼制度後逐漸沒落,甚至一度面臨拆除危機,所幸在2014年被登錄爲歷史建築,2022年修復完成後高度還原了當時的建築細節,過往被視爲社會禁忌的性產業歷史和城市的風月記憶得以再度重返常民視野。

今日青雲閣以「青雲Misty」之名重生,白日供應茶飲、甜點與輕食,氛圍靜謐優雅,夜晚則化身成主打茶香雞尾酒的酒吧,爲舊樓夜色增添韻味,也讓人在日茶夜酒之間,探索歷史空間背後的故事。

青雲閣保留華美的建築外觀,可感受舊時代的風華。 (攝影/Ciao Pie)

萬華林宅 咖啡香氣交織歷史記憶

1935年落成的萬華林宅,由當地望族林紅麻兄弟所建,這座融合中、西、日式風格的四層樓宅邸,三面臨街、不規則的格局在當時格外醒目,亦是彼時艋舺最高的建築,可遠眺淡水河與羣山景緻。如今萬華林宅一、二樓由咖啡廳進駐,三、四樓則規畫爲常設展區,不定期由林家宗親爲訪客導覽,民衆可從樓梯的鏤空造型扶手、檜木天花板等建築細節,走入富賈之家的昔時榮景,並能透過起居空間展示的家族照片及生活用品,一窺當年林家五十餘人同住的繁盛光景。

林宅建築最具特色處爲四樓的公媽廳,其坐向與建築主體不同,在風水學中象徵「坐向合旺,望多添男丁」,寄寓了家族人丁興旺的美好願景。建築同時融合日式「入母屋」樣式,即中式建築中的歇山式屋頂,上覆文化瓦,搭配檐廊下的希臘柯林斯柱頭雕飾,巧妙展現跨文化建築美學。

萬華林宅是訴說城市記憶的文化地標。 (攝影/楊彩成)

和平青草園 仁濟之地的歷史回聲

萬華林宅斜對角不遠處,有着一大片三角形綠地――和平青草園。

清代時萬華因商業繁榮連帶大量人口涌入,面臨繁重的弱勢照護課題,同治年間,在官方與板橋林家共同推動下,在此設立了救濟貧童的保嬰局、扶養棄嬰孤兒的育嬰堂、照顧行旅病人的回春院、收容長者的養濟院及安置無主屍骨的萬善堂,形成早期的社會福利網絡。1922年,日本總督府將這些單位整併爲「仁濟療養院」,並於現址興建院舍,無償收容精神病患,提供治療與庇護,也成爲全臺首座兼具醫療與社會救助功能的公立療養院,直至2004年業務遷至新莊分院,歷史任務才暫告一段落。

2008年,仁濟療養院舊址轉型爲和平青草園,被保留下來的磚造矮平房旁設有解說牌,訴說此處濟弱扶窮的歷史,園內更保存昔日爲當地鐵路彎道鎮煞的石敢當,見證過去萬華鐵道人家的生活信仰。如今園區結合遊戲場與共融設施,讓人在休憩間回望此處由救助基地轉化爲社區生活場域的歷程。

仁濟療養院舊址轉型爲公園綠地與兒童遊戲場,延續其歷史記憶,轉化爲民衆休憩的場域。 (圖/臺北市文化局)

萬座曉劇場 表演藝術活化百年古蹟

艋舺自清代起便有製糖產業,今日臺北製糖所文化園區內的三座糖倉,原爲日本時代臺北製糖株式會社的倉庫,隨着二次大戰原料短缺和城市發展東移而逐漸荒廢。所幸2003年時,這三座糖倉被指定爲古蹟,並於2011年修復完成開放,不僅延續土地記憶,更見證過往萬華糖業的興盛與產業轉型。

園區內的B倉於2019年由曉劇場團隊進駐,轉化爲結合藝術與鄉土歷史的新舞臺「萬座曉劇場」,也是全臺首座由古蹟改建的專業表演藝術場館。此外,曉劇場每年也策畫「艋舺國際舞蹈節」,邀集國內外表演藝術者於艋舺的劇場、公園、店鋪、天橋、古蹟等不同場域演出,不僅爲社區挹注豐沛的藝文能量,更讓百年古蹟持續綻放新光彩。

從隨着時代新生的宅邸新風景、承載常民記憶的青草園到古蹟內的文化展演空間,均展現了萬華「常民浮世繪」的多元樣貌,旅人不妨放慢腳步,細細感受歷史與當代交織的老街區光景。

曉劇場將承載萬華糖業歷史的糖倉活化爲表演藝術場館。 (攝影/林政億)

❶青雲閣(青雲Misty)

臺北市萬華區環河南路二段5巷6弄20號

茶館11:30~19:00(週一公休)

酒吧週五、週六20:30~01:00

❷萬華林宅常設展

臺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306巷

24、26號3、4樓

導覽及報名資訊請至官網查詢

❸和平青草園

臺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與西園路口

❹萬座曉劇場

臺北市萬華區大理街132之9號

10:00~16:30(週一休館)

節目資訊請至「曉劇場」粉絲專頁查詢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完整內容請見《臺北畫刊》683期】。

臺北畫刊683期-走入臺北老時光 看見日常新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