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前線|對話華院計算虞釘釘:客戶不關心用什麼模型 只要結果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華院計算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辦“認知世界 智創未來”論壇,展示了其在認知推理、自主決策和因果學習等領域的最新進展,併發布了智能體平臺的新能力。

華院計算研究員虞釘釘在論壇現場提出一個關鍵判斷:“智能體的進化方向,是從輔助工具邁向自主決策。”他認爲,真正可用的智能體,必須具備三項核心能力:編排規劃、工具調用,以及長短期記憶的協調運作。

在與《本站科技》的交流中,虞釘釘坦言,智能體的價值落腳點從來不在技術名詞。“客戶其實不關心你用的是什麼方法,甚至不是特別在意你用不用大模型,他們要的是效果。”他說,“很多客戶以爲大模型什麼都能做,實際上我們反而要負責告訴他們邊界在哪,能力上限在哪。”

這種“反向教育”式的對接,成爲華院團隊在To B項目中面對的常態。“客戶的需求往往是模糊的,很多時候我們要幫他梳理——你到底是想要提高效率?還是解決什麼難題?有時候我們甚至要反過來告訴客戶,問題的‘病因’到底在哪。”

在真實場景中,虞釘釘列舉了一個典型落地場景——文檔審覈,在財務中尤爲普遍。“比如上傳材料要符合各種規範標準,以前靠人工審覈,既慢又難以確保一致性。現在客戶則希望我們能通過AI技術完成替代。”

圍繞這類任務型智能體,華院計算打造了認知智能引擎平臺,強調“低門檻、高適配”,用戶通過“拖拉拽”的可視化操作,就可快速構建流程型、知識型的定製智能體,繞開了複雜的AI模型訓練門檻。

“從工具到智能體平臺,這是一次結構性的轉變。”虞釘釘表示。(袁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