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2025閉幕:參觀人數預超35萬次 投資額超150億 上海打造AI產業高地
《科創板日報》7月29日訊(記者 張洋洋)在烈日和暴雨交錯之間,爲期三天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2025)在上海正式落幕。
今年大會匯聚了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1500餘位頂尖專家,其中包括12位圖靈獎、諾貝爾獎等頂獎得主,80餘位中外院士和多個國際頂尖實驗室代表,超過800家企業,全面展現大模型、多模態與具身智能的發展新趨勢和最新成果。
儘管3日大會,驕陽與驟雨在申城輪番上陣,卻難掩觀衆如潮熱情。168元的單日展門票被炒至超千元,明星公司展區水泄不通,有人逛展一日暴走高達3萬多步。
這份熱度,一如當下蓬勃迸發的人工智能浪潮。在生成式AI掀起的新一輪技術變革中,本屆大會既映照出全球人工智能行業競逐的脈動,也呈現出中國AI產業從技術突破走向實際價值創造的路徑選擇。
無論是洞悉前沿的行業巨擘,抑或是心懷夢想的創業者們,還是心懷好奇的普通觀衆,每一位與會者都在努力觸摸這股技術洪流帶給予個體的時代脈搏。
正如一位AI創業企業參展商寫下的,十年後再回望這次人工智能大會和全產業鏈參與的展會,會不會成爲不少人命運齒輪加速轉動的開始?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今年WAIC投資額超過150億元
WAIC的規模隨AI產業蓬勃發展而持續擴張。
在今日的閉幕式上,一批重大項目集中籤約,涵蓋智能駕駛、具身智能和機器人等領域,共有31個項目簽約,投資額超過150億元。
根據主辦方的數據,截至7月28日14時,大會接待了來自中國、英國、西班牙、約旦等十多個國家的156個採購團組,大會期間現場發佈了300餘項採購需求,組織了60場項目路演,共招募225個早期創業項目現場展示交流,初創企業與投資人有效對接超過2000人次,現場觸達意向客戶超1200人次,預計達成意向採購金額超160億元。線下參觀人數預計將達到35萬人次。
在展覽面積上,今年大會突破了7萬平方米。2023年WAIC主展區爲5萬平方米,2024年超過5.2萬平方米。
展品方面,今年展示前沿科技3000餘項,包括100餘款“全球首發”“中國首秀”產品,展品總數、首發首秀實現“雙倍增”。
智能機器人亦是亮點:2023年有20餘款機器人亮相,2024年上演了18臺人形機器人矩陣展示,而今年參展的智能機器人則達60餘款,整體人形機器人有150餘臺。
現場可見諸多頭部企業,如人工智能領域的智譜、階躍星辰、MiniMax、面壁智能、月之暗面;具身智能代表宇樹科技、福利葉、智元、銀河通用等;AI算力企業燧原、摩爾線程、沐曦、無問芯穹;以及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大廠。
▍AI從“參數”競賽到生產力落地
當深度學習泰斗Geoffrey Hinton站上WAIC 2025主論壇講臺,向世界拋出那個關乎“人類智能是否可被模擬”的終極問題,一場橫跨哲學追問、技術演進、治理框架與人才梯隊的AI多維對話正式拉開帷幕。
從國際共識的激烈碰撞,到青年力量的集中亮相;從大模型技術路徑的深度剖析,到AI法治體系的制度探路,今年的WAIC以“多線並進”的方式,全面釋放人工智能時代的關鍵信號。
“大語言模型理解語言的方式,如同‘多維度樂高積木’,每個詞都是多維度特徵的集合。這樣的認知深化,也正推動全球 AI 產業從單純的 “參數競賽”,轉向更注重實際價值創造的新階段。”在開幕式上,Hinton直言。
這一轉型趨勢與創業者的實踐形成深度呼應。MiniMax創始人兼CEO閆俊傑在主論壇演講時說,AI公司不是提供鏈接的互聯網公司,而是提供生產力的公司。
他以實際案例展現AI如何走向內容生成、科研助理與多智能體協同,強調模型正從模仿人類標註,走向學習專家解題過程,並進入Multi-Agent協作階段。
閆俊傑判斷,AI不會被少數人壟斷,而是因模型差異性、系統多樣性與開源生態而走向普惠。這不僅是他十五年技術路徑的總結,也爲“AI屬於每個人”提供了可信的產業註解。
這一觀點,也在本屆WAIC上多家大模型創業公司的實踐中得到印證。
曾被視爲大模型創業標杆的“AI六小龍”,今年僅有階躍星辰、MiniMax、智譜AI與月之暗面四家公司參展,未參展的百川智能與零一萬物,轉向醫療垂類與企業服務,主動脫離基礎模型競爭,它們以更聚焦的產品策略與差異化的技術路徑,呈現出當前創業公司的多元發展趨勢。
▍建設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在7月2日的WAIC開幕式當天,中國政府倡議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組織。這是中方堅持踐行多邊主義、推動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的重要舉措,也是中方響應全球南方呼聲、助力彌合數字和智能鴻溝、促進人工智能向善普惠發展的實際行動。初步考慮該組織總部設在上海。
今年已經是WAIC第八年在上海舉辦。包括舉辦WAIC在內,上海依託開放胸懷匯聚全球創新資源與海內外優質人才,正加速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高地。
在28日的閉幕式上,爲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行動,降低創新創業成本,大會發布《上海市進一步擴大人工智能應用的若干措施》,在浦東張江和徐匯北楊建設低成本、高智力密度的世界級垂類應用創新集聚高地,爲上海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此外還包括降低智能算力使用成本,發放6億元算力券,加強算力調度平臺建設,體系化支持企業研發和應用大模型,加快大模型生態空間集聚。對租用智能算力的主體,市級給予最高30%租金補貼,並推薦申報國家智能券補貼,按照“補早補小”原則,市區協同給予最多1年、最高100%的租金補貼。對自主智能算力設施部署項目,給予最高10%建設支持,加速培育人工智能自主生態。
閉幕式上還發布了上海市人工智能CVC基金,包括模型、語料和算力三個要素,首期總規模30億元,構建一個覆蓋全週期、多層次的人工智能金融賦能體系。
中國移動在閉幕式上揭牌AI+新型工業化創新研究院,中國電信與上海市政府達成“智雲上海”戰略合作,共同推進人工智能技術與經濟社會民生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