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挺亞股上週最愛南韓 臺股居次 賣超印度股市最多

外資上週對亞股買多賣少,買超集中在北亞,以對南韓買超31.8億美元最多。(歐新社)

外資上週對亞股買多賣少,買超集中在北亞,以對南韓買超31.8億美元最多,其次是臺股的22億美元,賣超以對印度賣超7.6億美元最多,其次是印尼的1.8億美元。新興亞股上週普遍上漲,以南韓漲4.8%最優,其次是臺股的4.6%。

今年以來,外資對新興亞股以買超臺股93.9億美元最多,其次是南韓的20.8億美元;賣超則以對印度賣超176.1億美元最多,其次是馬來西亞的36億美元、印尼的34.2億美元。今年以來,主要新興亞股以南韓漲47.9%最優,再來是越南的33%、臺股的18.1%,但菲律賓及泰國跌逾6%最弱。

臺股不畏連假前夕,持續創歷史新高。主動羣益臺灣強棒(00982A)經理人陳沅易表示,在人工智慧(AI)大勢不變、外資與本土資金同步加碼下,臺股成長前景可期。在操作策略上,核心持股可聚焦在AI概念、晶片龍頭廠務工程、低軌衛星等電子股,衛星持股則可關注金控、營建、內需等非電族羣。

主動安聯臺灣高息經理人施政廷表示,臺股從第3季同時參與成長與累積息收資產、正式跨進第4季傳統旺季。對偏好高股息的投資人而言,不能只看配息率,更該長期關注總報酬;對偏愛成長股的投資人來說,AI是長期趨勢,但短期須關注估值風險。

外資對南韓由賣轉買超,南韓股市今年持續領漲亞股。富蘭克林投顧認爲,韓股受惠於多元驅動,科技復甦、國防出口、醫療觀光與文化影響力共同推升南韓成爲今年亞洲最強股市。此外,南韓積極改革公司治理,改善所謂的「南韓折價」問題,提升股東報酬與透明度,提振投資人信心。

印度股市翻多,羣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向思穎分析,雖然美國政府大幅提高H-1B簽證收費,同時針對進口藥品課徵100%關稅,但調降商品及服務(GST)稅率正式實施並有效刺激印度節慶消費需求,9月印度股市仍收紅。在產業配置上,她持續看好GST調降受惠族羣,包括汽機車、核心消費類股,以及受惠於降息環境的原物料類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