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買亞股力捧南韓 單周加碼9億美元最多

外資買亞股 力捧南韓(路透)

外資上週對亞股買多賣少,但買超力道減弱,以對南韓買超9.1億美元最多,其次是印度的3.8億美元、臺股的2.1億美元,賣超以對馬來西亞賣超3.4億美元最多,其次是越南的1.9億美元。新興亞股上週漲跌互見,以越南大漲6.2%最優,其次是臺股的2%。

今年以來,外資對新興亞股以買超臺股96億美元最多,其次是南韓的30億美元;賣超則以對印度賣超172.3億美元最多,其次是越南的41億美元、馬來西亞的39.4億美元。今年以來,主要新興亞股以南韓漲49.3%最優,再來是越南的39.4%、臺股的16.8%,但泰國跌逾8%最弱。

越南股市上週不畏外資賣超而強漲。中國信託越南機會基金經理人張晨瑋分析,越股受惠於成功升級富時新興市場,有利於更多外資流入。國際券商預估,越南市場升級題材將吸引外資迴流越股,涵蓋主、被動資金,資金規模將達到60-80億美元,樂觀情境下甚至可突破百億美元。

美股上週大跌,臺股昨(13)日補跌。保德信市值動能50(009803)經理人張芷菱表示,臺股持續創高後再度面臨美、中貿易緊張挑戰,預期本週臺股波動度將放大。但在基本面與企業獲利面穩健的基礎下,建議股市拉回可適時增持臺股部位。

安聯投信臺股團隊表示,若人工智慧(AI)及臺股等有結構性題材的標的出現較大拉回,則可逐步低接佈局。整體來看,臺股企業獲利持續復甦循環,臺灣上市櫃公司總獲利2024年在AI熱潮帶動下超過4兆元,2025年預估爲4.3-4.4兆元,2026年可望達到4.9-5兆元,再創高峰,有望支撐臺股持續寫下新格局。

外資重回印度,羣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向思穎分析,印度政府積極透過政策來刺激消費復甦,相關企業獲利展望佳。近期在印美貿易談判樂觀氣氛及外資持續流入提振下,印度股市逐步回神。從籌碼面來看,外資目前清倉印度,可見下檔風險已有限,預期隨着企業獲利展望逐步上調,可望推升第4季印度股市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