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領近8,000億股息 創新高…上市櫃發放2.2兆元寫次高

上市櫃公司股利發放進入高峰期,尤其人工智慧(AI)商機大爆發,去年整體獲利來到4.03兆元歷史次高,發放的現金股利再次突破2兆元大關。路透

上市櫃公司股利發放進入高峰期,尤其人工智慧(AI)商機大爆發,去年整體獲利來到4.03兆元歷史次高,發放的現金股利再次突破2兆元大關,持股比重約逾四成的外資,將領取的現金股利達8,000億元,寫下單年新高紀錄,金額更是國內投信的五倍多。

臺股去年受AI商機帶動,晶圓代工、IC設計、散熱、組裝等供應鏈的獲利紛紛較前一年度大幅成長,全體上市櫃公司獲利4.03兆元,較前一年大增37.5%。

各公司經營層、大股東豪氣發放現金股利,整體發放的現金股利總額再次突破2兆元大關,達2.28兆元歷史次高,大幅增加22.5%,距2021年曆史新高的2.33兆元,僅差了500餘億元。

以外資在各公司持股比率預估,光是領取臺積電(2330)的現金股利就有3,235億元、較前一年金額大增740億元,排名二、三的分別爲聯發科511億元、鴻海270億元。

另外,日月光投控、中信金、長榮、華碩、臺達電、廣達發給外資的現金股利,均超過100億元。總計發給外資現金股利超過100億元的上市櫃公司共有九家,去年爲八家。

全體外資在今年將領取的現金股利達7,946億元歷史新高,逼近8,000億元,較前一年增加18.7%,佔臺股整體現金股利比重來到34.7%。

投信今年預計將領取的現金股利約達1,493億元,較前一年大增65.9%,但外資的7,946億元約爲投信的5.32倍。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臺新投顧總經理江浩農表示,臺股2009年起,股利政策改以現金爲主,在2021年首次突破2兆元大關後,雖在2023年時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單年獲利衰退、導致整體現金股利降至1.86兆元,但隔年即回升至2兆元以上。

隨臺股平均現金殖利率達4%、在全球股市名列前茅,搭配第2季新臺幣匯率走升,成爲下半年外資看重的市場,加以各公司陸續發放現金股利,外資將是下半年加碼臺股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