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股東首度爭取可成董事席次 強調目標輔佐監督「非爭經營權」

▲可成外資股東之一的王亞倫。(圖/外資股東提供)

記者高兆麟/綜合報導

機殼大廠可成(2474)今年將進行董事全面改選,外資股東今年以1%股東身份提名,1席一般董事及3席獨立董事。對於今年首度爭取可成董事席次,外資股東之一的王亞倫表示,我們目的是希望輔佐及監督,讓可成的營運及未來發展更好,並不是爲了爭奪經營權。 臺灣史上第一個的外資股東行動主義,歷經三年,可成科技自從他們出現後,從原本的每年整年現金股利10-12元,到董事會剛公告的,2024年合計可成現金股利達15.5元,創下股利新高紀錄,而庫藏股的實施執行率也自原有的六成提升到超過九成,外資股東表示感到十分欣慰。 可成外資股東之一的王亞倫表示:「我們的確是爲了衆多的小股民爭取股東該得的權益,一路以來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是格外不容易。從一開始的股東提案被董事會非法剔除,到被可成提告涉嫌刑法加重毀謗罪、加重妨害信用案件,等於用股東的錢告股東,特別是常常必須爲此,自新加坡臨時往返臺灣,感到身心俱疲。」 但外資股東也表示,2024年看到可成在自身的投資佈局上也化身主動型股東,對投資的醫療器材廠商鐿鈦(4163)管理層施壓,發出給的股東的聲明,抨擊鐿鈦「恐嚴重損及股東利益,亦有悖創造股東利益之目的」,呼籲小股東勿盲目支持公司管理層。由此可見,可成是同樣落實與支持股東行動主義的。 去年七月可成內線交易。可成董事長洪水樹與擔任總經理的胞弟洪天賜家族成員,不法獲利4至5千萬元;調查局北機站、臺北市調查處去年7月18日聯合搜索可成科技等處所,約談洪水樹家族共9人到案。臺北地檢署並依違反證交法命洪水樹1千萬元交保、洪天賜5百萬元交保。外資股東表示,此時,深深覺得身爲股東,他們應該輔佐公司,勿再有爭議事件而影響公司商譽。 外資股東表示,本次提名人選,完全依照可成近年規劃來考量提名人選。包含轉型領域、醫療生醫、半導體科技、東南亞人脈、多角化佈局等,而此時也是好的併購時機,有國際財務投資專家輔佐,能加速達成公司積極轉型的目標。另外提及的是,外資股東的候選人包含爲所有候選人中的唯一會計師與唯一律師,要協助公司達到國際化的公司治理,保護與維護公司的經營團隊、員工與利害關係人的權益。

外資股東強調,畢竟可成是上市公司而非私人家族企業。衆人皆知,監督促進成長,而你我都希望可成進步,決定可成需要你我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