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佈局臺指期空單逾5萬口、元大50反1近百萬張在等什麼?

2025年6月30日新臺幣匯率在收盤前雖急貶一段,但7月1日早盤又急升一波,機構法人知道有心人還是顧及國內衆多的外銷廠商上半年財報,但也凸顯這波美元/新臺幣的匯率波動對臺灣外銷企業帶來匯損的力道不輕,雖然營業金額龐大的科技業可能要承受不小的匯損,但法人認爲,臺股現階段走主流是AI上游硬體廠商,獲利幅度尚能承受匯損壓力,但對臺股而言,還是會有不小的負面衝擊;不過,新臺幣升值對臺股資金面也有正面助益。

富邦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表示,外資現階段佈局臺指期空單逾5萬口、元大50反1ETF(00632R)92萬餘張,「我很尊重!」陳奕光解讀外資這樣佈局是因爲2024年11月也曾出現外資臺指期空單超過5萬口,然後一波下來,臺股下跌了1,500點,因此要留意7月16日臺指期結算的波動。外資這樣佈局,來自國內上市櫃公司的匯損可能是主因之一。

雖然新臺幣升值幅度大對外銷企業可能造成匯損,但檢視2000年以來的多次新臺幣升值走勢,除了新冠疫情疫情影響的2019年外,其餘各次新臺幣升值均吸引外資大幅買超臺股,2002、2004、2005、2016、2023年的多次買超金額均超過4,000億元。今年4月迄今的新臺幣升值,外資5月已由賣超轉爲買超,但買超金額仍遠低於過往平均水準;新臺幣升值牽動的臺股資金行情,仍可望在未來季度,吸引外資買盤進場。

富蘭克林投顧看到的現象就海外基金績效,理柏資訊統計的6月新臺幣相對美元升值2.59%,低於5月的6.72%,因此海外基金換成臺幣報酬的匯損侵蝕比5月爲輕。而且受惠於股市漲勢普遍戰勝新臺幣匯損,因此總計6月臺灣金管會證期局核備的965檔境外基金(包括股、債、平衡型、票券、另類投資)平均上漲0.76%,其中,624檔股票型基金平均上漲1.40%,55檔混合資產(平衡型)基金平均上漲0.78%;264檔債券型基金則平均下跌0.59%。

野村高科技基金暨野村e科技基金經理人謝文雄表示,隨着時序進入第3季,臺股將面對對等關稅談判、FED降息時點與企業獲利雜音等三大變數。企業獲利部分,短期或受匯損影響而不如預期,但這可能僅是一次性影響而非結構性問題,預期第3季後可望回穩並重返成長。整體來看,儘管短期仍有變數,但皆有望逐步化解,臺股挑戰前高機會仍大,而若是大盤因這些原因而出現不理性拉回,就是絕佳佈局時機。看好產業方面,仍以AI爲主,包含:先進製程半導體、AI伺服器的關鍵零組件(如散熱、網通、電源管理等),並可適當分散佈局至部分較不受美元匯率波動的內需股。

新臺幣歷年升值波段 指數、法人買賣超。(資料來源:C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