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法制化變數繁雜 消保、產業應參與討論
朝野近期積極推動外送平臺管理與從業人員權益保障的法制化討論,勞動部長洪申翰上月22日於立法院答詢時表示,因外送產業管理規範涉及跨部會、跨領域管轄,需要更多時間進行法制化工作,部會會盡速於三個月內提出對應草案版本與立法院共同討論。臺灣數位平臺經濟協會上週則偕三大企業會員共同召開記者會,對法制化工作提出「十大建議」,且因爲外送法制化有多項涉及市場機制、收費、勞權與法律關係,呼籲政府公聽會應包含各方產業參與者、並聘請專家學者進行產業經濟影響評估,讓具備健全產業發展功能的規範進場。
臺灣外送員總數約15萬人,且無論是多數兼職、或部分全職從事者人數都持續增加,但由於外送工作的性質與關係,都很難藉由傳統的《勞動基準法》定義管理,加上涉及多個不同領域、部會的權責,過去數年除了勞動部透過指引輔導外送產業發展外,立法技術上飽受困難。不過經過工會團體積極的倡議,以及上月中各黨團與委員陸續提出專法版本後,勞動部也預告會提出草案,法制化工作迅速展開。
除了勞動團體外,業者也積極爭取參與產業法規討論。臺灣數位平臺經濟協會上週五(10月31日)也偕會員foodpanda、UberEats與foodomo透過記者會提出對於法規討論的十大建議,包含基於「彈性與合理保障」核心概念下,兼具合理的報酬與營運平衡,以及爭議處理機制、彈性保險制度、店家服務費合意、以及食安及道路安全等。協會也指出,由於外送法制化的條件之間複雜而高度關聯,需要更多細緻的政策辯論,因此希望立法過程能延請專家學者進行法規對產業經濟影響的評估,並召開與各方的公聽會,反映外送員、商家、平臺、以及消費者需求,讓法規訂定多元而平衡。
而過去消保團體所憂慮,消費者權益是否會因保障型政策增加成本的分攤受到影響,2024年交通部提出運價準則修正草案時就有過討論。對於目前各提案版本中每單報酬不得低於每單運價金額、或是不得低於外送服務期間換算最低工資之數額、以及至少基本費不得低於時薪三分之一約65元的保障規範,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徐則鈺律師表示,勞動部基於保障勞工精神訂定報酬地板價非常合理,但也須留意制度對於成本的轉移一定會由產業各方分攤,最終消費者還是會受到影響。
徐則鈺律師解釋,如果因爲基於保障而把基本費用訂的太高,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情況下反而有可能會致使外送員的工作機會減少,讓保障勞工的原意不如預期,因此建議法規制定上應該儘量採納各方意見公開討論,一起訂定比較適合的金額及規範。站在消費者保護立場,仍建議不宜將對消費者收費天花板,直接轉移爲報酬保證的樓地板。
徐則鈺律師也提出建議,在外送費計價能被明確知悉情況下,若能以較爲合宜的啓程價,後再參酌基本路程外的時間、路程等計算,着重勞動付出與報酬的關聯性,消費者付出的金額也符合其服務使用比例,比起每單皆以60、70元起跳,對於消費市場與勞動付出平衡而言可能是更合理的選項。
外送產業經歷多年發展,高便利性、高勞動參與、以及大量店家投入比例,使產業法制化的過程必須考量跨部會的專業與管轄,規範的設計也都將影響產業運作生態。勞動部長洪申翰上週也說明,會基於保障勞工的立場進行法制流程,並儘速提出版本與立法院討論,但因事涉跨部會協作,預計需三個月內完成草案制定。
外送法制化變數繁雜,消保、產業應參與討論。記者胡經周/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