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食、久坐少動 心血管硬化報到
醫師示警,「少動、多吃、壓力大」是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的3大元兇。(林周義攝)
(太陽星提供)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是所有心臟疾病中,最常見也最危險的一種。醫師示警,動脈硬化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一旦血管被斑塊或血栓堵住,就可能演變成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而「少動、多吃、壓力大」,是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的三大元兇。
聯安診所心臟內科主任施奕仲說明,現代人久坐少動、外食偏油偏鹹,讓血壓、血糖、血脂逐步升高,再加上熬夜滑手機、壓力過大、睡眠不足,導致自律神經長期失調、血管提早老化等,是心血管病變的最大推手。
施奕仲指出,飲食不當、壓力大、休息不足,會讓身體長期處於「高氧化壓力」狀態,若抗氧化營養素如維生素C、E、Omega-3脂肪酸,或葉酸、B羣不足,血管內皮就更容易受損,此時過量壞膽固醇容易「鑽進」受傷的血管內皮,逐漸累積成斑塊,使血管變窄變硬。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高風險族羣,包括45歲以上男性、55歲或停經後女性;代謝症候羣如腰圍過粗、高血壓、糖尿病、三酸甘油脂過高者;高膽固醇血癥或有家族史者,即使年輕、身形纖瘦,也可能發病;久坐不動、長期壓力、失眠或抽菸等不當生活型態,也是風險因子。
施奕仲說,臨牀上,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早期幾乎沒有症狀,當血管狹窄只有20~30%時難以察覺,真正危險的是「不穩定的斑塊」破裂,可能瞬間誘發血栓,把血管完全堵死。少數患者會提早出現運動耐受度下降、胸悶或胸痛等症狀,這些都應視爲警訊,及早檢查。
施奕仲強調,要預防心血管疾病,飲食和運動最重要、效果纔是長遠的。日常生活中,應養成每天運動30分鐘、每週5天以上,或每次60分鐘、每週3天的持續運動習慣;並少油、少鹽、多喝水、戒菸、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和壓力;也應定期健康檢查,及早介入防患未然。
(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