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有信心在克服困難挑戰中前進
參考消息網4月11日報道 據日本《產經新聞》網站4月9日報道,9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據新華社報道,李強在會上強調,中國的發展從來都是在克服困難挑戰中前進的,並呼籲堅定信心、團結奮鬥。
面對來自美國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施壓,中國政府堅持奉陪到底的立場。
李強一方面指出外部衝擊對中國經濟平穩運行造成一定壓力,另一方面強調中國對此已經作了充分估計,做好了應對各種不確定因素的準備。李強就經濟政策指出,要實施好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把擴大內需作爲長期戰略,加大力度穩就業促增收。
李強在指出今年的形勢比較特殊的同時,彰顯沉着冷靜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姿態。
另據法新社4月9日報道,分析人士認爲,中國希望通過提振消費和投資關鍵領域來使其經濟免受美國加徵關稅的影響。
中國已表示堅決反制美國的關稅措施,準備“奉陪到底”。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唐遙認爲,儘管中國比特朗普第一任期時準備得更充分,但還是會受到影響。
然而,北京並不認爲這場即將到來的危機完全是負面的。《人民日報》最近將應對美方衝擊視爲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機遇”。
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的中國經濟問題專家李其認爲,中國政府正尋求將這些外部結構性壓力變成推動早就設想好的一些改革計劃的催化劑。
中國還表示對美國任何升級行動堅決予以反擊。除了對美國產品實施對等關稅外,中國還宣佈限制稀土出口。李其說,這種回擊可能會超出加稅的範疇,因爲中國正在完善自己的報復手段。
澳新銀行經濟學家楊宇霆認爲,北京有可能加強對民營企業的支持。中國政府呼籲在科技領域提高戰略自主性,以減緩地緣政治動盪造成的影響,所以政府大力支持人工智能和半導體等關鍵領域。
匯豐銀行亞洲問題專家弗雷德裡克·諾伊曼說,北京爲彌補美國需求下降所做的努力將包括多種形式。
諾伊曼認爲,中國通過爲亞洲和歐洲夥伴創造需求和貿易機會,可以幫助挽救殘存的全球自由貿易秩序。
此外,據埃菲社4月9日報道,中國政府已經啓動防禦措施,以最大限度降低特朗普關稅所造成的危害。此外,中國政府也採取了出口多元化、促進消費和擴大財政赤字的戰略。
特朗普對華採取的新關稅措施爲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揭開了新篇章。
一些分析人士認爲,中國政府不會讓步,因爲連續加徵關稅的影響將會逐漸減弱,中國正在接近於一種沒有什麼可失去的局面。
歐亞集團中國區總監王丹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出口行業(高附加值行業)的利潤率約爲30%或40%。如果美國徵收超過35%的關稅,中國的大部分利潤就將消失。關稅是70%還是100%並不重要,因爲這種措施基本上已經阻止了中美之間的貿易,至少是直接貿易。
王丹認爲,中國出口商將會選擇尋找替代市場,尤其是在全球南方國家,並減少對美國的直接出口。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專家蘇越則認爲,關稅將有助於中國政府加倍努力促進國內消費和實現技術上的自給自足。他認爲,中國正在採取的就是一種沒有什麼可失去的心態,這可能會讓中國調整經濟結構。(編譯/王忠菊 王萌 馬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