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人工智能應用“崛起勢頭顯著”

參考消息網7月31日報道 據俄羅斯菲納姆信息社網站7月29日報道,中國一款最新的人工智能(AI)模型的使用成本比深度求索公司的模型DeepSeek還要低。

據美國媒體報道,初創企業北京智譜華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8日發佈了新一代模型GLM-4.5,其調用價格低於DeepSeek。

GLM-4.5是專爲智能體應用打造的基礎模型。智譜方面表示,新模型將在多個平臺同步開源,開發者可以免費下載並使用。

另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7月28日報道,中國企業正在研發更爲智能、使用成本更低的人工智能模型,在許多關鍵方面與深度求索公司震驚市場的突破存在相似之處。

初創企業北京智譜華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8日發佈其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GLM-4.5,並公佈相關數據顯示其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調用價格低於DeepSeek。這款新模型也採用了開源模式,意味着開發者可以免費下載使用。

該公司的一位高管受訪時表示,GLM-4.5的參數量約爲DeepSeek-R1的二分之一。

報道稱,今年早些時候,深度求索公司曾引發全球投資界震盪,其研發的人工智能模型不僅性能可以媲美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的ChatGPT,甚至訓練和運營成本也低於ChatGPT。

智譜方面公佈的數據顯示,GLM-4.5的API調用價格低至輸入0.8元/百萬tokens、輸出2元/百萬tokens。Token是人工智能模型處理數據的一種計量單位。

據報道,這家成立於2019年的企業正在籌備上市。

7月早些時候,受到阿里巴巴支持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月之暗面發佈了Kimi K2模型,據稱它在某些能力上擊敗了OpenAI的ChatGPT和Anthropic公司的Claude。

最近幾周,還有多家中國科技企業發佈開源大模型。在上海舉辦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騰訊推出了混元3D世界模型1.0;阿里巴巴近日也發佈了編程大模型Qwen3-Coder。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7月26日報道稱,過去半年,中國國內備案的人工智能模型數量顯著增長,展現出成爲全球引領者的意願。

在人工智能模型的性能方面,中美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斯坦福大學今年早些時候發佈的報告顯示,在通過人類投票判定對話型人工智能回答準確性的測試中,2024年1月美國頂尖人工智能產品相對於中國產品尚有9.26%的得分優勢,而到了2025年2月這一差距已縮小至1.7%。

7月早些時候,半導體巨頭英偉達公司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訪問中國,指出中國培養了全球約50%的人工智能技術研究者,在科學、數學、計算機領域人才儲備雄厚,形成了活躍的生態系統。

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將目光投向開源人工智能。年初,深度求索公司的此類模型DeepSeek橫空出世,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阿里巴巴等企業也在加速推出開源大模型。開源模型能讓更多開發者參與技術改進,從而加速其性能的提升。

畢馬威財務諮詢服務公司的高管岡本準指出,美國雖努力在技術層面保持優勢,但在國家主導下,中國人工智能相關產業間的聯繫不斷增強,在部分領域和用途上的崛起勢頭顯著。(編譯/胡廣和 韓子凌 馬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