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全球車市新變局,比亞迪用"白菜價技術"改寫遊戲規則

2月19日消息,比亞迪通過將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作爲標配免費提供,正在擊敗競爭對手,甚至顛覆整個汽車行業。

安全帶和安全氣囊曾經都只是汽車上的選配功能,甚至是高端車型的專屬奢侈配置,而現在沒有它們我們根本不敢開車上路。安全功能也從高端配置演變爲行業標準,車企再也無法爲此額外收費。

如今,自動駕駛技術可能正在發生同樣的轉變,而比亞迪正在推動這一變革,迫使整個行業採取行動。作爲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正在將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作爲大多數車型的標配功能,且不收取額外費用。

多年來,汽車製造商一直將駕駛輔助軟件視爲抵消硬件利潤下滑的關鍵。這有望成爲一項利潤豐厚的業務,就像科技公司通過高利潤的雲服務賺取鉅額收入一樣。例如,截至2024年4月,特斯拉在美國對其駕駛輔助軟件收費高達8000美元。梅賽德斯-奔馳和通用汽車等衆多車企也寄希望於通過輔助駕駛技術實現盈利。

自動駕駛軟件確實存在固有風險,從技術故障到潛在的網絡安全隱患等。但與仍備受爭議且未大規模驗證的全自動駕駛汽車不同,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旨在增強而非取代人類控制,其價值已得到充分證明。

研究表明,包括高速公路和交通輔助系統、自動緊急制動和前方碰撞預警在內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可以顯著提升道路安全水平。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的研究顯示,配備這些功能的車輛可將追尾事故率降低多達50%。英國的研究也表明,如果這些系統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事故頻率可能減少約四分之一,而全面部署則可將最常見的事故類型減少29%。

假設保守採用率爲30%,每輛車收費5000美元,對於一家年銷量1000萬輛的車企,僅憑自動駕駛功能每年就可能創造150億美元的收入。一些汽車製造商還推出了訂閱模式:例如,特斯拉每月收費99美元,這有助於在車輛售出後長期產生經常性收入。

隨着技術進步和消費者疑慮的減少,如果採用率進一步提高,其財務潛力將更加誘人。這也解釋了爲什麼車企如此熱衷於將這項技術貨幣化。安全功能確實是個大賣點,但問題是:它還能繼續作爲收費配置嗎?

比亞迪讓這個問題變得更難回答。通過將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作爲大部分車型的標準配置,甚至包括售價僅爲9500美元的海鷗電動車,比亞迪正在挑戰競爭對手賴以生存的定價策略。

在比亞迪將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作爲標配的市場,汽車製造商將越來越難以證明其軟件收費的合理性。而長期影響可能更具顛覆性。如果比亞迪的舉措迫使競爭對手大幅降低軟件價格,甚至完全放棄付費模式,那麼汽車行業的人工智能驅動、高毛利盈利模式可能永遠無法實現。

並非所有市場都會受到同等程度的影響。在美國, 由於中美技術競爭加劇,且比亞迪的市場份額很小,以國家安全爲由對其駕駛軟件實施限制的可能性很大。此類措施將有效保護美國車企的軟件驅動銷售免受直接衝擊。

但這隻能推遲不可避免的趨勢。比亞迪的全球擴張勢頭正在加速。在英國,比亞迪1月份的銷量超過了特斯拉,同比增長六倍,而特斯拉的銷量下降了8%。在新加坡,比亞迪已超越豐田,成爲這個城市國家最暢銷的汽車品牌(包括電動車和燃油車)。在巴西,比亞迪2024年銷量增長了四倍。

如今,比亞迪每進入一個新市場,不僅會賣出更多汽車,還可能重新界定行業預期。歷史表明,一旦某項技術變得不可或缺,其溢價就會消失。電動車窗、防抱死制動系統、倒車攝像頭,所有這些功能都曾屬於高端配置,如今已成爲標配。一旦消費者習慣了某項功能作爲標配,就再也無法回頭,就像安全帶一樣。(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