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評WWDC 2025:發佈會令人昏昏欲睡 AI風口下蘋果哪去了
6月10日消息,一年一度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在公司總部如期開幕。蘋果在此次大會上沒有發佈什麼新硬件,小打小鬧改進的創新也是乏善可陳,較往年平淡了不少。不少外媒都說整場發佈會“令人昏昏欲睡”。
金融時報(FT):隻字未提升級版Siri,AI功能只是增量調整
蘋果將首次向數百萬應用開發者開放人工智能模型,希望利用龐大的硬件和軟件生態系統獲得更多競爭優勢。
蘋果在全球開發者大會上的態度可謂謹慎。會上公司只是宣佈改進了操作系統,發佈的人工智能軟件功能也只能算得上增量調整,沒有像往屆大會那樣發佈“重磅炸彈”式的消息。
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表示,去年宣佈全面升級人工智能以來,公司要的是“駕馭’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的力量”。
長期以來,分析師們一直質疑蘋果將如何在旗下應用商店業務中整合人工智能功能並最終實現盈利。一種可能方式是,應用提供“高級”人工智能功能,而蘋果從中抽成。
投資者擔心,在提供“人工智能手機”的科技競賽中,蘋果有可能被谷歌、三星和華爲等公司甩在身後。
“蘋果智能”的首次推出就遇到障礙,去年大會上宣佈的更先進、更具對話能力的Siri語音助手至今尚未上線。蘋果在此次大會上隻字未提升級版Siri,業內普遍認爲這纔是iPhone實現真正“智能體”的關鍵。
“我們注意到,(蘋果)並未宣佈進軍中國市場的計劃以及某些‘蘋果智能’功能(如升級版Siri)的可用性,”瑞銀分析師在發佈會後寫道,並稱已宣佈的功能“符合我們較爲保守的預期”。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發佈會風光不再 令人昏昏欲睡
蘋果承認,拖延已久的Siri語音助手改造計劃仍需更多時間才能完成。這再次表明,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正艱難應對投資者在人工智能創新方面的要求。
蘋果在大會上暴露出人工智能發展方面的波折。這項年度盛會曾一度代表着軟件工程領域的前沿科技,但近來已風光不再。
“這項工作需要更多時間才能達到我們的高品質標準,我們期待在明年分享更多相關進展,”蘋果軟件主管費德里吉在談及Siri人工智能改造計劃延期時表示。
一向看好蘋果的韋德布什證券公司分析師丹·艾夫斯(Dan Ives)表示,此次大會只是展示了“緩慢而穩健的改進”,但“總體上令人昏昏欲睡”。
“WWDC爲開發者描繪了願景,但在’蘋果智能’方面沒有任何重大進展。因爲在經歷了去年的失誤之後,公司正着手打安全牌,行事非常謹慎,”艾夫斯在一份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
“過去十年裡,WWDC真的有過激動人心的時刻嗎?”X平臺用戶@MikeYelovich在一篇帖子中寫道,“這感覺就像是ChatGPT生成的人們希望從蘋果看到的東西。”
分析師們普遍預計今年大會將反響平平,主要集中在基於人工智能的寫作助手等軟件功能小修小補。
“寫作工具(Writing Tools)絕不應該是他們在WWDC上吹噓的第一個‘蘋果智能’功能,”初創公司Interaction的聯合創始人馬文·馮·哈根(Marvin von Hagen)開玩笑說。“我從來沒主動用過這個菜單。”
儘管反響不溫不火,但行業分析師、研究公司PP Foresight創始人保羅·佩斯卡託雷(Paolo Pescatore)認爲,蘋果憑藉其龐大的用戶基礎,仍處於“令人豔羨的地位”,並且還有時間追趕競爭對手。
蘋果正努力確保人工智能核心產品在準備充分後再推向市場,而不是冒險引發粉絲的強烈反對。
“雖然看起來其他公司在人工智能競賽中處於領先地位,但這並非用戶迫切追求的功能,而且目前也沒有增加營收,”佩斯卡託雷說。“考慮到可能帶來的負面觀感,蘋果需要謹慎行事,以免讓忠實的iPhone用戶羣體感到沮喪和失望。”
快公司(Fast Company):下一個風口來了 蘋果哪去了
一年前,蘋果曾承諾要打造“個性化智能”,如今卻幾乎拿不出像樣成果。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革命浪潮可不會停下來等它。
一年前,筆者在報道2024年度WWDC時寫下了第一句話:“千呼萬喚始出來,蘋果總算正式加入人工智能競賽。”
去年6月,當蘋果發佈了一系列高度個性化的人工智能功能後,似乎終於準備好收穫其在用戶數據隱私方面長期建立的信任紅利了。
然而,12個月過去了,這一切仍未成爲現實。主題演講開場不久,費德里吉就表示,那些旨在利用用戶私人數據以提供前瞻性人工智能的個性化功能,未能達到蘋果設定的“高品質門檻”。他補充說,更多公告將在“未來一年內”發佈。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蘋果之外的世界日月如梭,生成式人工智能熱潮在持續升溫。
去年主題演講的高潮過後,今年發佈會感覺彷彿又回到了過去,費德里吉領銜的一衆人照本宣科介紹了一長串關於蘋果操作系統不痛不癢的用戶體驗和功能更新,在此就不再一一贅述。
但當谷歌、OpenAI和Anthropic都在整合人工智能模型與用戶的個人及專業數據時,蘋果似乎陷入了停滯。
蘋果曾有絕佳機會來主導個性化人工智能領域。早在2010年收購Siri時,它就獲得了巨大的先發優勢。公司掌控着數十億臺設備,又自主設計芯片,還贏得了數十億消費者的信任。而且蘋果用戶已經在手機上存儲了海量個人數據,公司本可以利用這些數據打造出一個對用戶瞭如指掌的個人助理。
然而事與願違。當蘋果還在拿着操作系統的新圖標以及自動“生成表情”(Genmoji)喋喋不休時,OpenAI正持續融入消費者的工作流和日常數字生活中,ChatGPT正在學習用戶品味、偏好和記憶。曾經的蘋果設計大師甚至在幫助OpenAI打造一款硬件設備,以期駕馭所有這些能力。
2018年4月,當蘋果從谷歌挖來約翰·詹南德雷亞(John Giannandrea)負責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戰略時,筆者曾滿懷樂觀。他直接向庫克彙報工作,似乎是爲蘋果人工智能注入新活力的不二人選。2017年詹南德雷亞還在谷歌時就發明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石的Transformer模型,業內曾希望他能將同樣的能量帶到蘋果,並將其融入到Siri等核心產品中。但詹南德雷亞並沒有做到,如今他雖仍在負責蘋果的“核心人工智能”部門,但Siri和機器人技術已經不屬於他的管轄範圍。
儘管如此,這並不是說蘋果已經窮途末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蘋果仍在製造着世界上最強大、最優秀的智能手機,也更擅長通過設備銷售數字服務。但令人擔憂的是,蘋果並未表現出當下所需的緊迫感。下一個風口已至,而蘋果卻未站在最前沿。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研究人員在上週末發表了一篇引發廣泛討論的論文,對新的“大型推理模型”是否具備能夠實現通用人工智能的認知提出了質疑。
商業內幕(Businessinsider):會纔剛開始,股價就跌了
週一,在蘋果WWDC的主題演講開始僅幾分鐘後,公司股價突然下跌。罪魁禍首似乎只有一個詞:Siri。
在發佈會進行到大約六分鐘時,蘋果股價從約206美元暴跌超過2.5%,至201美元以下。這相當於750億美元的市值瞬間蒸發。
就在股價下跌的幾秒鐘前,蘋果軟件主管克雷格·費德里吉(Craig Federighi)正在臺上回顧公司近幾個月已推出的“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如“生成表情”(Genmoji)、智能回覆、照片清理工具等。然後他將話題轉向了Siri,場面變得尷尬起來。
“我們正繼續努力,以提供能讓Siri變得更加個性化的功能,”費德里吉說。“這項工作需要更多時間才能達到我們的高品質標準,我們期待在未來一年內分享更多相關進展。”
說白了就是:蘋果承諾已久的Siri人工智能改造計劃還沒準備好。 投資者聽到這話,心裡大概很不痛快。
“WWDC爲開發者描繪了願景,但在‘蘋果智能’方面沒有任何重大進展,”韋德布什證券公司分析師艾夫斯坦言。
“我們理解其策略,但對於蘋果來說,未來一年將是其在人工智能領域實現盈利的關鍵之年。最終庫克及其公司可能被迫在人工智能領域開展一些更大規模的收購,來啓動其人工智能戰略,”艾夫斯補充道。“我們對蘋果做對這件事有信心,但他們解決問題的時間窗口非常緊張。”
一年來,投資者一直在期盼蘋果能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外界對蘋果能在WWDC 2025上宣佈巨大新進展的期望值本就不高。
然而,谷歌、微軟和OpenAI等競爭對手正在全速前進,整個行業每週都有新的生成式模型、聊天機器人升級和新功能問世。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蘋果卻在週一說人工智能主要功能仍在開發中。
今年早些時候,在一家行業監督機構指出蘋果公司關於“蘋果智能現已可用”的宣傳誇大後,蘋果不得不撤下相關廣告。
這次延期凸顯出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構建驅動現代人工智能的基礎設施和基礎模型方面,蘋果一直行動遲緩。
“圍繞Siri的沉默震耳欲聾;這個話題被迅速擱置到明年某個不確定的時間點,”研究公司Forrester分析師迪潘詹·查特吉(Dipanjan Chatterjee)坦言。“蘋果在繼續調整’蘋果智能’功能,但再多的文本校正、再可愛的表情符號也無法填補和人們所期待那種直觀、交互式人工智能體驗之間的巨大鴻溝。我們都清楚,準備就緒的Siri能夠實現這種體驗,但不知道那一天何時到來。”
蘋果的套路是在一切都盡善盡美之前,保持沉默。但在人工智能的激烈競爭中,等待可能無法贏得勝利。如今,僅僅是承認你還沒準備好,有時就足以讓數百億美元的市值化爲烏有。
“留給Siri的跑道很快就要到頭了,”查特吉說。“蘋果需要趕快起飛了。”(辰辰)